- 普陀甘泉路街道,探索智慧養老服務模式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7 0:00:00
日前,由甘泉路街道打造的一體化養老服務小程序甘泉養老百事通正式上線,成為普陀區首個專為老年群體打造的區域化應用集成平臺,這也是甘泉路街道對以數字應用為基礎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的探索。
眼下,街道正依托民生云數據底座,聯動街道轄區內各類生活養老服務商戶,打造甘泉養老百事通居民應用平臺,為社區居民提供線上十五分鐘養老服務圈。通過一機在手、點單配送、專業服務送到家的模式,努力為社區老年人構建一個更為便捷安心的云居甘泉社區。
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普陀區甘泉路街道是上海較早建成的工人新村,也是典型的老式居住型社區,老齡化程度達50.34%。自2018年起,街道開始探索社區養老模式轉化,將精實數據、精準施策、精心服務作為應對龐大的社區老年群體和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的核心理念。
2021年起,街道構建了幸福甘泉民生數字云平臺,涵蓋基本信息類87個和服務類標簽信息33個。同時,在豐富標簽設置的過程中,逐步描繪出清晰的個體畫像,初步實現了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功能轉變,家庭無障礙改造家庭照護床位等政策,均可進行一鍵檢索。
比如,老吾老計劃是街道為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顧者提供照護知識和技能培訓的服務項目,其中的入戶指導服務對象為轄區內的半自理老年人家庭。為精準匹配服務對象,通過80歲以上有存在失能失智現象標簽檢索和居委需求排摸,街道找到了家住宜川路670號的姚阿婆。
阿婆今年87歲,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前不久又經歷了肋骨骨折,入院治療后,發現其有腦萎縮。通過專業人員上門評估,發現姚阿姨認識功能明顯減退,特別是在語言交流上表現明顯。為此,街道委托的第三方機構針對老人情況制定了上門入戶指導的個性化方案,在入戶指導老人家屬照護方式的同時,為老人提供音樂療法、健康操等認知康復訓練,延緩其大腦退化速度,同時與老人和家人建立起溝通和信任,老人目前身體狀況良好。
實現養老資源的精準匹配和有效分配
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如今上線的甘泉養老百事通集合了轄區內共54家專業照護機構、養老服務企業和站點,除提供適老化改造、家庭照護床位、輔具租賃等政策申請外,還提供助餐送餐、家電維修、家政護理、叫車出行等生活服務,以及就醫繳費、認知障礙自測篩查等醫養服務。
一方面,居民可以通過文字閱覽或電話咨詢方式,了解各類養老政策和養老服務的申請條件、項目清單、優惠補助等信息;另一方面,居民有需求的時候可以進行一鍵申請,預約專業人員上門服務。
通過這個平臺,我們把自主權交到了居民手中。甘泉路街道表示,以往一項政策服務從出臺到落地,基本采取自上而下的單向運作模式,由街道篩選出符合申領條件的人員名單,再通知居委上門征詢是否有服務需求。而現在,居民們可以主動瀏覽、咨詢、預約相關服務,并與服務供給商直接對接,實現養老資源的精準匹配和有效分配。
為了提高供求匹配度,平臺還設置了自我評估環節,幫助居民快速鎖定他們所適用的服務。這個功能背后的原理是通過標簽選擇,對服務項目進行一次初步篩選。后臺為每一項政策的申領條件都做了標簽化處理,居民在填選個人信息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選擇標簽、進行篩選的過程,在完成評估后,平臺會根據篩選條件隱去那些不適用的政策。
如何杜絕服務機構質量無法保證等隱患?街道表示:我們在前期梳理時,優選出轄區內口碑良好的服務商,在入駐前和他們簽訂承諾書和安全保密協議。針對那些有固定價格的服務項目,會在平臺服務詳情頁列出項目清單和價目表。同時建立了評價反饋機制,評價結果同時傳送給服務商和監管方,后者將對前者進行監督管理。
為了讓老人適應并使用甘泉養老百事通,小程序在盡量簡化服務申請流程的同時,也設置了放大鏡、語音播報和人工熱線功能,方便老人讀取了解信息?,F階段平臺更多地推廣至老人的子女和家屬,讓他們先學會如何使用,再教授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