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智能化養老服務社區,“養老”變“享老”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11 0:00:00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經占總人口的13.5%,空巢化、少子化等養老問題逐漸凸顯,傳統的養老模式已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養老產業也在向智慧養老升級轉型。近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規劃指出要引導有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服務模式。鼓勵互聯網企業開發面向老年人各種活動場景的監測提醒功能,利用大數據方便老年人的居家出行、健康管理和應急處置。
《2020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顯示我國九成以上老年人傾向于居家養老,盡管養老服務供給總量不斷增加,但居家社區養老和優質普惠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仍然存在。如何規劃建設智能養老社區,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更豐富、更便捷、更有質量值得探究。
智能社區養老系統、服務體系數字化
智能社區養老系統主要基于云計算中心為平臺,依靠社區提供的數據,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專用APP、互聯通信和其他新技術手段使社區內需要服務的老年人家庭、養老服務組織、社會組織、資源內容、服務內容等被集成到智能社區云計算數據中心,它可以讓老年護理服務的需求者、提供者、服務的組織者和監督者及時查看相關信息掌握最新情況。建立當地居民的個人健康檔案,并實時將檔案數據通過互聯網上傳到平臺服務與數據處理子系統,方便檔案的維護和管理。
建立醫+養+康+護四位一體的綜合性服務模式和服務體系。如可以通過床墊、馬桶墊、手環等智能設備,實時監測老年人的呼吸、心率、體溫、肺功能等信息,并對異常情況及時警告;可將移動終端收集到的老年人生理數據自動傳入云端,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再將結果發給主治醫生,方便醫生給出診斷或建議;對于一些高危人群,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進行全天候的日常管理,為每個人定制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基于BIM模型,提取建筑內的空間信息,快速形成最短路徑,協助急救人員快速準確地到達急救地點。
護理模式數字化、智能化
老年人的健康護理是一項常規服務,也是養老產業的重要一環。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居家養老和上門護理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成為行業發展趨勢。讓居住在社區的老年人享受全程跟蹤服務,以最低的服務成本、最高質量的資源、最高的效率和最全面的服務滿足社區老年人的需求。
智慧護理有助于為患者及其他群眾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優化護理服務流程,提高護理服務效率,改善護理服務體驗,實現方便、快捷的科學護理管理。
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
強化老年用品的科技支撐,加快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領域的深度應用。提升康復輔助器具、健康監測產品、養老監護裝置、家庭服務機器人、日用輔助用品等適老產品的智能水平、實用性和安全性,開展家庭、社區、等多場景的試點試用, 加強老年科技用品的成果轉化,推動智慧健康養老。
養老是關乎每家每戶的一個重要話題,尤其是在經濟與科技騰飛的當下,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跨越式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高齡老人日益增多,老齡問題日益突出,。如何確保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為老年人創造出良好的養老環境,成為了構建智能化養老服務社區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借助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構建智慧健康養老社區,可以精準對接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和所需資源,方便社區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精準化、個性化、智能化服務,為老年人及時就醫、日常保健提供新型途徑。科技賦能探索養老服務社區智能化,助力養老變享老。
-
下一篇: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初步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