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實現幸福養老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7/11/8 0:00:00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老年人是國家的寶貴財富,養老是社會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中國的老齡化程度正不斷加深。截至去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3億,占總人口的16.7%,遠遠超過了聯合國對老齡化社會的認定標準(10%)。而大城市的老年人口比例更高,北京市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北京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約329.2萬人,老齡化比例超過24%,每百名勞動年齡人口至少需撫養38位老人,每兩名多勞動力就要撫養一名老人。
在龐大的老齡人口基礎上,健康中國的建設,離不開幸福養老的實現。“老有所養”的實現,將打通健康中國建設的“最后一公里”。
直面“未富先老”難題
中國的老齡化社會發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由“年輕型”向“老年型”的轉變始于上世紀70年代后期。到上世紀末,中國正式邁入老齡社會,人口年齡結構完成了發達國家要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實現的轉變。
專家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降低了死亡率、延長了人口壽命,老年人口的絕對規模明顯擴大;同時,計劃生育政策使出生率下降、少兒人口規模減少、老年人口比重提高,讓中國老齡化速度不斷提升。
目前,中國老年人口數量還在以每年800萬的速度增長。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認為,按目前的趨勢,到2050年左右,中國老齡人口比例會達到峰值,每3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老人。
正是由于“跑步”進入老齡化,中國在養老問題上面臨難題,尤其是“未富先老”狀況突出。
整體來看,發達國家是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000美元到1萬美元進入老齡化的,中國則是1000美元。由于人口的消費高峰過早出現,老齡人口購買力不足。相關調查顯示,目前中國超過1/3的家庭仍依靠子女供養,超過半數的老人期望與子女同住,只有約24%的老人能夠依靠養老金生活。
據全國老齡辦提供的數據,到2020年,中國的失能老年人將達到4200萬,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將達到2900萬,這給社會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體系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如今我真正感受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易。”在北京工作的吳迅是“80后”,也是家里的獨生子。1個月前,他的母親生病住院,一下子打亂了一家人的生活節奏。
“白天有護工在醫院照看,下了班我就趕緊過去。岳父母也從外地趕來幫忙照看孩子。”吳迅說,他和愛人平時常常加班,有時遇到兩人都有事,一家人都忙得焦頭爛額。
“直到母親住院,我才真正有了 父母變老 的實感,可自己又不能時刻陪在他們的身邊,確實有一種有心無力的感覺。”吳迅說。
長期以來,居家養老是中國人最普遍的養老方式。但隨著獨生子女家庭面臨的養老困境日益凸顯,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總量大,家庭養老支持功能明顯弱化。為此,中國正在探索建立多層次的養老模式。“十三五”期間,中國將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吳玉韶說,“十三五”期間,中國養老仍將延續“9073”模式,即90%居家養老,7%在社區養老,3%在機構養老。從國家層面,中國將強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推動機構養老提職增效,加強農村養老服務。
專家認為,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應“立足社區、服務居家”,發揮社區連接居家老年人和社會化養老服務的中介和橋梁作用。政府應積極制定家庭養老支持政策,通過稅收優惠、經濟補貼等多種方式鼓勵子女與父母同住,減少老年人獨居現象。此外,政府和社會也應重視家庭照料者(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狀況,為他們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支持和指導,促進有老年人的家庭健康和諧發展。
壯大養老服務和老齡產業
面臨老齡化社會的新變化、新特征,中國的養老事業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機遇。例如,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普遍增強,財富積累及消費能力也有一定的增強,隨著預期壽命的提高,老年群體在生活中對外部力量的依賴也會相應減小。
專家表示,政府應對養老服務業給予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家庭對老年人給予基本生活照料與精神陪伴、市場主體和以養老服務機構為代表的非營利性組織應主動嵌入社區。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有效發揮市場作用,推動養老服務業和老齡產業發展壯大。積極培育社會組織,發揮它們在社會化養老服務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翟振武建議,應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把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有機結合起來,高效整合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兩方面資源。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鼓勵個人從年輕階段就開始為應對老年護理風險進行資金儲備,有利于切實保障失能人員特別是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權益。
此外,隨著未來老年人口教育水平的提升,養老方式與養老渠道的創新也應提上日程。如發展智慧養老平臺,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的需求特別是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建立老年居家緊急呼救系統,在小區服務中增加老年緊急呼救響應服務,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等。
-
上一篇:養老機構老人護理級別變更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