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居家養老模式發展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4/8 0:00:00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步伐正在加快。如何推進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和發展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基于中國當前的國情,探索統一結合的農村居家養老模式,對加快發展和完善養老服務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統一結合為特征,探索農村居家養老模式
這種養老模式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統分結合上,即在養老中心的服務功能上,采用日間統一照顧,夜間分散居住的模式;在布局和運作上,采用中心大村統一規劃,邊緣小村集中配送的模式。這種模式最大的優點是可以保證基礎,廣泛覆蓋,可持續發展。
所謂基本養老保障,就是政府在服務功能上設置底線,以農村老年人最基本、最關心、最迫切的服務需求為重點和突破口,確定養老中心必須具備的三個基本服務功能:便利食堂、醫療保健、文化生活。具體來說,便利食堂提供中晚兩餐,為五保老人提供免費服務。中心設有保健室,利用村鎮社區衛生服務站、鎮衛生院等機構提供七個一的健康服務,即實施一名醫務人員,隨時提供一站式健康咨詢服務,每天一小時的醫療保健,每月一次慢性病隨訪,每季度一次老年健康講座,每半年一次集中免費門診,每年一次免費體檢,解決五保老人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所有護理中心都配備了電視、棋牌等娛樂設施,每月一次慢性病隨訪,每季度一次老年一次適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廣覆蓋是指在服務對象范圍內力求全覆蓋。施工門檻低,場地限制小,功能設置靈活,推廣方便,形成規模效應。
可持續發展是指養老服務注重建設投資少、運行維護成本低的特點。新建養老服務中心主要是對村集體住宅、閑置校舍、村舊辦公樓進行改造和維護,一次性投資少。由于老年人夜間生活分散,運營成本也大大降低。融資保障采用四點方法,財政出一點、上級出一點、社區出一點、社會出一點。今年,區財政設立家庭養老專項資金1000萬元,對每個社區家庭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給予補貼10萬元;社會各界積極支持,企業積極參與,捐款金額在1000萬元以上;上級財政支持,對社區家庭養老服務中心給予補貼,對受益群眾給予補貼,有效保障建設資金來源。同時,通過向每個護理中心發放3萬元的運營補貼,為符合條件的無薪或低薪護理對象每天發放2元,為社區家庭養老服務中心提供補貼,有效保障群眾資金來源。同時,通過向每個護理中心發放3萬元的運營補貼。
建立多元化養老體系具有借鑒意義
家庭養老模式是針對我國農村養老現狀,以較少的投入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探索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有效途徑,為建立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提供有益的參考。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彌補了家庭養老的不足,滿足了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長期以來,家庭養老作為中國老年人的傳統養老方式,除了家庭對老年人的物質關懷,更重要的是一種親情和安慰感。但是現在,家庭養老逐漸變得難以維持。主要是因為現代家庭的微型結構很難照顧老人。目前,由一對夫婦及其未婚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已經成為家庭結構的主體,兩代人在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上有所不同。大部分家庭都是獨居的,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的家庭很少,家庭成員照顧老人缺乏時間和精力,養老壓力越來越大。由于計劃生育造成的人口倒三角,獨生子女承受了很大的養老壓力。很多年輕家庭要承擔四代老人的養老任務,家庭養老面臨現實的挑戰;第三,家庭成員照顧老人的工業和精力不斷增加。
第二,彌補了受眾少,覆蓋面小的不足,擴大了機構養老的受眾面,達到了廣泛的覆蓋面。作為一種輔助養老方式,機構養老已經被很多國家采用,但覆蓋面不夠廣。有資料表明,在西方發達國家,只有5%到15%的老年人選擇在中央管理的專業養老機構度過余生。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正在不斷完善。目前,全國養老床位已達390萬張,每千人床位20.5張。與中國快速發展的老齡化社會相比,它相對不足,很難滿足大量老年人的需求。同時,大多數農村老年人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養老金水平低,在家庭經濟狀況下處于弱勢地位,無法承擔機構養老所需的費用。另外,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老人認為住在養老院,說明他們的孩子不孝順,覺得自己很丟臉,寧愿獨自建設養老服務,也不愿離開自己的養老服務,不離開自己的家庭生活習慣。
第三,是農村居家養老模式有效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壓力,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和養老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對機構養老的投資需求相對較大。據估計,如果政府新建的養老機構能容納50多人,一次性建設投資500萬左右,以后每年人均運營成本至少要幾萬。而且通過使用閑置的校舍,整修村舊辦公室,建立同等服務規模的家庭養老護理中心,投資10-20萬,每個護理中心每年運營成本約3萬,遠低于機構養老所需的運營成本,真正實現了好處。參考目前實現的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將為2萬多名農村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通過建設集中養老機構,總投資約20億元,運營成本至少2億元。而采用統一核算模式,只需要130個護理服務中心,一次性建設投資約1000萬~3%的財政收入。
綜上所述,在構建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過程中,考慮到家庭養老面臨的巨大現實壓力、機構養老短期內難以廣泛覆蓋、老年人養老心理需求等因素,家庭養老模式應該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探索以統分結合為原則的農村家庭養老模式,符合中國當前的國情和現實情況,可以用較少的資金投入解決更多農村老年人的基本養老保障問題,值得借鑒。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任重道遠。因此,我們必須從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方式,做好養老服務,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促進社會和諧,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
上一篇:線上養老行業現狀下一篇:智慧養老創業計劃書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