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老化改造-使老人更好的跨越“數字鴻溝”!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6/11 0:00:00
在信息化時代,隨著智能化技術的普及化,如何讓互聯網應用無障礙地適應老年人的需求變成新的難題。一方面,掃碼驗證、人臉識別、一鍵訂購……科技賦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大幅度提高了服務效率。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APP界面交互復雜,操作不友好,與相關設備不兼容,很多老年人不敢用、不會用、不能用,造成了明顯的“數字鴻溝”。
工信部去年底出臺專項規劃,重點解決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困難,提高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水平,并部署從今年1月起開展為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
目前,時隔近半年,通過梳理分析第一批被列入改造名單的互聯網APP,發現改造進度參差不齊,大部分老版APP遠未達到合格水平,部分APP更新快并不意味著它們得到了很好的改進。因此,要保證用戶后續的穩定使用,還需要繼續努力。
一般來說,在改造過程中暴露出幾個典型的問題:
一:改造進度緩慢,被列入首批改造的應用,老版本至今沒有推出;
二:“關懷”只是在首頁上,一旦跳轉其他頁面,就會回到正常模式;
三:是缺少鎖定功能,關閉軟件后再打開必須重新設置;
四:是攜帶“私貨”,有誘導廣告或引流;
更有甚者,一些知名的電商應用,在落實適老化要求的同時,仍然不忘營銷,要求用戶向老人賬戶發起家庭號邀請,并得到后者的認可后,才能進入“關懷模式”;表面上看,一些電信運營商表面上送禮包,卻誤導老年用戶綁定新合同,可謂“套路十足”。
網絡應用的適當老化不僅關系到所有人能否平等享受技術能力帶來的便利和效率,還體現了社會人文關懷和溫度。
一些互聯網APP開發服務商沒有充分考慮到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需求,“適老”被異化為“坑老”,不僅吃相難看,而且對社會責任漠不關心。
互聯網適老化,不僅僅是擴大界面的字體和調大音量,也不是刻意迎合老年人的需求。根本的一點是,面對技術的快速進步帶來的變化,如何使各組更好、更充分地分享技術變革的成果。
畢竟,技術是冷的,但人是有溫度的。如今,人們對照顧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共識和努力,也是為了自己更好地融入將來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