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家養老—適老化改造的首要目標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7/22 0:00:00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達到了2.6億。另外,據衛健委統計,目前中國大約90%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那么在家該怎么養老?這已經成為我們社會的當務之急。
適老化改造 - 發展居家養老
受傳統觀念及養老機構床位不足等因素影響,當前,居家養老仍是我國主流養老方式。然而,家中沒有呼叫、報警設施,衛生間缺少扶手、光線昏暗,老舊樓房沒安裝電梯……這些安全隱患與不便,都可能給居家老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危害,即使足不出戶也有安全風險。如何讓老年人在家中安全養老,已成為社會日益關注的話題。
城鄉住宅普遍存在不適老問題
今年92歲高齡的吳老,一直被困在室內。一年前,因為被一個空紙箱絆倒,吳老不慎跌傷導致骨折,盡管恢復得不錯,卻還是要借助行器走路。由于家里衛生間狹小,助行器推不進去,吳老的大小便只能在衛生間外解決。
吳老所面臨的困境并非個案。早在2013年,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天津大學聯合在北京、上海、廣州等12座大中城市100個典型社區調查顯示,66.2%的城市老人曾在家中發生意外傷害。這其中,廚房和衛生間是最易發生傷害的地方,占比75.4%。
“老人在家不安全,一大原因在于住宅不適老。”北京安馨養老(集團)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鄂俊宇認為,大家往往把居家養老的關注點放在上門照護等服務上,卻忽略了住宅建設適老性設計與配置問題。很多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尤其是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常有不服老的心理,但實際上這一群體的跌倒風險更大。
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表明,58.7%的城鄉老年人認為住房存在不適老問題,其中農村高達63.2%。超過半數的城市老年人認為,住房主要存在三大問題:沒有呼叫和報警設施,沒有扶手,光線昏暗。其他不適老問題還包括:廁所或浴室不好用、門檻絆腳或地面高低不平、地面易滑倒等。
由于沒有電梯,下樓這件小事,卻成了一些腿腳不便的老年人的天大難事。與普通電梯比,擔架電梯的缺少更讓人揪心。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發布報告顯示,2019年,一項覆蓋北京市17個小區的調研發現,在建筑時間為1980年至2010年的小區內,94棟高層建筑的394部電梯,均未設置醫療急救擔架電梯。
隨著我國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已有的基礎設施難以適應老齡社會要求的矛盾日益凸顯。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佳認為,在基礎設施新一輪投資建設中,對新的基礎設施做前瞻適老化設計,對舊的基礎設施做全面適老化改造,有利于推動實現全齡包容、多元共享、智能創新的老齡社會。
適老化改造正“遍地開花”
“無論是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還是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都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質量。”在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看來,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是老年人的福音,勢在必行。
“適老化改造,通俗講是為了適應老年人的生活而做出的一些積極改善變化,這和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息息相關。”朗力養老聯合創始人劉英認為,受傳統文化影響,大多數老年人仍把居家養老作為首選養老方式。然而,很多子女并沒有和父母住在一起,老年人空巢率越來越高。隨著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獨自在家的風險也會增大。
目前,我國多個城市開始推動居家適老化改造,呈現出“遍地開花”的趨勢。劉英舉例說,朗力適老化改造的第一個用戶是75歲偏癱老人陳大爺家。陳大爺平時由老伴照護,老兩口無兒無女,住的是30平方米廉租房。陳大爺平時上廁所、洗澡、下樓外出等活動,都由老伴攙扶協助,但是隨著老伴年齡越來越大,已是力不從心。陳大爺不忍心看著老伴辛苦照顧自己,寧愿自己躺在床上。久而久之,陳大爺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
通過和老人溝通與評估,朗力適老化改造最終給陳大爺不偏癱一側的床邊安裝上助力架,順著助力架一直到客廳、衛生間等地方都安裝了扶手,還根據老人身高安裝了可移動兩用馬桶。當陳大爺第一次借助墻邊的扶手,獨立顫顫巍巍地走到客廳,看到陽臺外面的風景,老人流淚了。陳大爺不禁感慨,“幸福來得如此簡單,竟然靠一根扶手就可以換來”。
由于每個老人身體情況不同,每個家庭環境也不一樣,這注定了適老化改造需要“私人定制”。“目前很多養老服務模式尚未打開老人家的門。”鄂俊宇說,一方面,應通過適老化改造,讓老人居家環境更安全,解決“摔不起”的痛點。另一方面,要打造個性化和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用市場化方式,讓活力老人、半自理老人、臥床老人都享受到居家適老化改造、居家養老用品、健康租賃“三位一體”的個性化定制服務。
適老化改造需全齡維度考慮
住宅適老化改造只是基礎設施適老化改造的一部分。李佳認為,新一代老齡群體具有健康水平更好、退休收入更高、心理期待更多的特點,他們的活動范圍已不局限于家庭之中,需要在更寬領域、更多層面全面進行適老化改造。
“比如,在社區適老化方面,要立足老年人群體需求,推動坡道、樓梯、電梯、扶手等公共建筑節點和休息設施、標識系統等社區公共設施無障礙;在交通適老化方面,要加強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工具等無障礙建設和改造;在商業適老化方面,要廣泛使用慢速電梯、大字標簽、輕量化購物車,構建無障礙購物環境。”李佳舉例說。
北京大學老齡健康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陸杰華也認為,適老化不僅針對老年人,也應該針對所有人,屬于全齡維度。因此,對這一維度要有更加深入和系統的研究,包括交通住房、社會公眾參與、尊重與包容、戶外的空間和建筑以及設施等多方面,應該從廣義上做這件事。
還有專家呼吁,數字科技雖然帶來很多便利,但面對老人,科技還需放低身段。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左美云認為,適老化應該與智慧化結合起來,即智慧養老化,這樣可以做很多基于老年的監控檢測數據分析,更多考慮老年人的廣泛需求。
老齡群體既可以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受益者,也可以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者。隨著適老化改造步伐加快,未來,適老化基礎設施將通過實體與網絡的雙重作用,不斷消除老齡群體融入社會、參與社會的障礙。
-
下一篇:陜西:文化養老、健康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