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養老和居家養的區別有哪些?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8/20 0:00:00
自十四五會議召開以來,社區和居家養老模式再次被提及,按照我國“9073”的養老基本架構既90%身體狀況比較好的,愿意和子女在一起的老年人,采取以家庭為基礎的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區的養老服務中心,提供日間照料。3%的老年人通過機構養老予以保障。
據了解到很多與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同樣受到日常服務無法滿足的情況,例如:
-
子女無法隨時陪伴老人就醫;
-
子女可以照顧基礎生活,但對于一些專業化的照護,如助浴、翻身護理等等;
-
子女輪流照護老人,但無法顧忌老人精神需求;
-
子女需要照顧自己家庭,而疏于對老人的照顧;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人的傳統理念中,“天倫之樂”“闔家團圓”的圓滿是人到老年的一種期望,人老了總是希望待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下,與親人、老友相依相伴,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觀念的改變,養老方式就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家庭養老和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早在1998年就出現在人們視野,那社區和居家有什么區別呢?
社區養老
說到社區養老,就不得不提我國在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汲取歐美國家社區管理的先進經驗,進行社區網格化的管理,針對老年人所需,進行社區化的養老服務,其中有不少延伸的模式,例如:日間照料中心(老人的托育所,子女白天上班即可把老人托付在照料中心,中心給老人提供餐飲、基礎照料、護理照料等服務。)、社區養老中心(主要針對社區內自理老人,為老人提供理發修腳、精神娛樂、健康測量等服務,有些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還開展老年大學服務,實現老有所樂。)
嵌入式微型養老機構(在社區中的養老機構,距離老人家更近,對于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來說有專業的照護,又方便子女隨時探望,老人也可隨時回家居住。)
由此可見,社區養老模式更具有聚集性,就近性原則為老人提供服務。
居家養老
相比于社區養老來說,居家養老服務就更加分散一些,更適用一些能夠自理但需要一些幫助的居家老人。這類似“虛擬養老院”,老人通過呼叫12349或者居家養老中心的電話,中心根據老年人需求進行派單,服務人員上門服務,隨著互聯網智慧養老平臺的出現,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就更加便利。居家養老就具有“人員較為分散、上門服務”的特點。
社區居家養老
社區居家養老具備以上兩種模式的特性,在社區中一方面為老人提供托老、娛樂中心、聚集服務等,另一方面則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上門服務。當前社區居家養老是較為推崇的一種方式,為滿足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需求,有不少養老機構也拓展到社區居家中,為老人建設家庭養老床位,讓老人在家中即可享受養老機構般專業的服務。
小編認為,不論是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社區居家養老等都離不開互聯網智慧養老平臺的支撐,才讓這些基礎模式和創新模式得以實現,當然,平臺只是一個工具,豐富的模式建設經驗配合平臺支撐方能使這些模式得以實現。
-
-
上一篇:淺談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