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養老理財產品受期待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11/6 0:00:00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相關理財產品的試點產品已經進入報備階段,可能這個月底或者下個月在‘四地四機構’就會跟廣大消費者見面。”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三季度銀行業保險業數據信息暨監管重點工作發布會上,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朝弟在介紹銀保監會近期批準“四地四機構”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最新情況時表示。
9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結合國家養老或金融領域改革試點區域,自2021年9月15日起,選擇“四地四家機構”進行試點,即工銀理財在武漢和成都、建信理財和招銀理財在深圳、光大理財在青島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理財全力投入養老金融,長期來看,有助于健全我國養老第三支柱、完善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緩解我國日益增長的養老壓力。
事實上,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居民個人養老金融需求上升和養老第三支柱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銀行瞄準適老化服務,搶灘“銀發經濟”。如何以養老理財產品的試點為契機,加力布局養老金融藍海,開發更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成為商業銀行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銀行系養老理財產品將問世
“將爭取11月推出首只養老理財產品,未來在產品設計上將根據投資者需求逐步向更靈活、定制化的方向發展?!惫獯筱y行(601818,股吧)首席業務總監、光大理財董事長張旭陽日前透露。
在專家看來,銀行理財全力投入養老金融,長期來看,有助于促進我國第三支柱養老金融產品豐富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通知》要求,各理財公司要規范養老理財產品名稱使用,持續清理名不副實的以“養老”為名理財產品。
《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在試點之前,部分銀行和理財子公司已經推出了養老理財產品,與普通理財產品相比,雖然已經初步滿足了養老金融產品投資期限長、產品風險較低的特征,但大多數理財產品存在養老屬性不突出、發行營銷不規范、以單一化的債券投資為主等問題。
“銀行系養老理財產品的即將問世,標志著養老理財產品邁向‘去偽存真’的高質量階段,‘真’養老理財產品將快速發展。”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曄林表示。
李曄林建議,試點理財子公司要把握政策機遇,依托母行的客戶、渠道、資金、技術等方面的資源,在產品設計上,根據客戶的年齡階段、教育背景、家庭結構、收入水平分層分類,精細化客戶畫像、標簽化客戶群體,將養老和普惠深度融合,豐富養老理財產品體系。
加強養老金融產品創新
當前,我國養老金融體系建設的痛點,包括養老保障體系發展不平衡,制度的頂層設計需加快明確完善,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無法滿足個人和養老企業的需求等。
“養老金融體系建設是一個長期化、系統化工程。要以市場化為導向,建立養老金融體系建設的統籌協調推進機制,同時以賬戶體系為基礎、以稅收優惠為推動力,大力發展養老第三支柱,構建起多層次的養老金融產品體系。”華夏銀行(600015,股吧)行長張健華日前表示,商業銀行要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對外整合資源,構建開放共贏的合作平臺;對內要理順邏輯,形成養老金融業務的經營閉環。
多位受訪專家建議,為了更好發展養老金融業務,商業銀行要積極做好產品創新。首先,關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人口的需求,創新研發符合長期養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點的金融產品,尋求不同的商業模式,不斷豐富金融產品種類,為客戶提供養老規劃、投資顧問、產品推介、資金結算、信息報告等多項服務。其次,要突出養老特征,提高專業投資能力,秉承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安全投資理念,充分考慮養老保險的資金特點和風險偏好。再次,在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做好金融產品創新的同時,商業銀行也要積極配合政府養老金三支柱建設,積極發揮自身的功能優勢做好養老金賬戶的托管等服務。
打造養老金融服務新生態
值得關注的是,相對于年輕客戶,老年客戶對銀行網點及人工服務有一定的依賴性和認同感。因此,對商業銀行來說,要利用好現有網點資源,滿足老年客戶對金融理財等多方面服務需求。
在渠道建設方面,業內人士建議,商業銀行不僅要保留一定的物理網點用于服務老年客戶,探索設立養老金融業務專業支行,而且還要結合老年人特點對網點開展適老化改造。在自助設備、手機銀行等方面,不僅要簡化操作,而且要采取增大字體等方式便于老年客戶使用。
近年來,不少銀行積極打造智慧養老網點,實現“線上+線下”“人工+智能”“金融+非金融”的有機融合,延伸養老金融服務內涵,助力構建全方位社區養老生態圈。
例如,建行積極探索養老產業聯盟,廣泛整合養老機構、服務商、社會資源,搭建綜合性養老服務平臺,增強養老金融服務能力。興業銀行(601166,股吧)通過跨界合作,遴選質量過硬、實用性強的優質特色企業,搭建線上公益性養老生活數字化生態圈,為老年客戶提供吃穿用行、養生保健、鄉土特產等生活用品。
專家表示,未來銀行應進一步聚焦涉及老年客戶的服務場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切實解決老年客戶在接受金融服務時遇到的突出困難,為老年客戶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同時,通過引入社會資源加強與各類機構合作,實現醫療、康養、旅游等不同業態跨界融合,滿足老年客戶的多元化養老需求。
-
上一篇:提升養老助餐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