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期待的養老生活是什么樣的?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12/23 0:00:00
老年人要多多參與社區活動,既充實了生活,更有一種重新發光發熱的自豪感。
上海一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里,78歲的潘阿姨如是說。
上海一直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上海常住人口2487.09萬人,其中60歲以及以上人口為581.55萬人,占23.4%,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其實不止上海,全國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老齡化”情況。隨著近幾年,60后逐步邁入老年行列,老年群體呈現高收入、時尚化、智能化等新特點,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醫養相結合”的綠色智慧養老形式逐漸成為新時代養老首選。
隨著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推廣與發展,越來越多社區采用智能養老模式,為更多的社區老人提供實時、快捷、高效的養老服務,使傳統的養老模式向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社區智能養老模式升級。
智能養老環境改造
對于老年人來說,社區進行智能養老環境的改造是實現優質養老的第一步。
例如在社區中設置無障礙設施,進行適老化改造,打造文化休閑場所、運動健身場所,對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提供健康養老餐,方便社區老人出行,提供生活休閑場所。
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居住情況的老人家庭安裝門磁感應設備,并配置有一鍵呼叫的智能室內機,避免部分獨居老人在家發生意外無人知曉、無法呼叫的情況,為社區老人提供全天候的緊急救助和日常服務。
除此之外,在老人家中安裝煙霧報警器、智能水電表、智能煤氣表,通過智慧社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實時監控數據,發現老人一天的用水/用煤氣異常,及時發送報警信息,通過一網統管的方式,為社區老人提供“不打擾”的安全守護。
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
對于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老年人來說,足夠的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是老人安心享受養老生活的保障。
目前我國推行“9073”的養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顧,7%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享受機構養老服務,因此,大部分老年人生活在家庭和社區。
為保障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質量,越來越多的社區采用智能養老模式,即在提供傳統養老模式的養老服務基礎上,智能養老模式整合了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把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作為養老的重要內容,通過智慧社區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接入社區周邊的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在老人家中的智能室內機上即可進行在線問診、健康咨詢、健康檢查、預約護理康復服務等功能,做好養老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老年人在家、在社區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
將智能健康養老融入社區,從環境上、生活上、資源上全方面為老年人創造理想的養老條件,實現老有所醫、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讓老年人的生活更舒適、更有品質、更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