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心養老:新時代養老模式破局之路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 0:00:00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公布,“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引發廣泛關注。未來人均養老消費預期超百萬元隨著中高收入老年人比例劇增,未來養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未來人均養老消費預期超百萬元。在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需求比例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城心養老模式受到市場歡迎。超八成受訪者更加青睞城心養老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城市居民養老需求漸成井噴之勢。調查顯示,有83%的受訪者愿意選擇城心養老的模式。
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講究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政府部門也致力于解決老齡化程度加深帶來的挑戰。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正式對外發布,從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等多方面再度強化養老服務工作。
其中提到,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贍養義務、承擔照料責任。
一位網友表示:“我是很愿意和父母一起住的,但是我們之間生活習慣差別太大了,吃飯口味都不一樣,他們喜歡清淡,我喜歡吃辣。另外,我和父母的房子又不挨著,要就近居住就只能換房或者租房了,工程量太大,但是父母年紀大了,生活又需要照顧,考慮送去養老院,基本都在郊區,風景倒是不錯,但探望就麻煩了,開車要好幾個小時,老人看病也不方便,上有老,下有小,人到中年可真難。”
這番話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那么,有沒有一種既能不離開熟悉的居住環境,離子女近,又能鬧中取靜,得到專業照料且方便享受優質醫療資源的養老方式?
城心養老或許為新時代養老提供了一種全新思路。
基礎—城心養老并不僅有“城心”還應具備四大特征
城心養老,顧名思義,是一種生活在城市中心的養老方式,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養老社區的封閉管理和情感“孤島”,為老人在原先熟悉的居住環境里提供臨近子女、臨近醫療、生活配套完善、生活氣息濃厚的養老服務。
在人們的印象中,老年人喜靜,因此,養老社區也多設在風景秀麗、人煙稀少的城市郊區,一方面,土地資源豐富,養老社區規模可以較大;另一方面,建設成本相較市區更低廉。近年來,無論是地產系或險資系,旗下高品質養老社區多如此布局,雖然位置略顯偏遠,但綠化率比較高,環境舒適。
然而,老人入住這樣的養老社區通常離子女較遠,想回家或子女前來探望都不方便,比如從北京市區前往昌平延慶等郊區,即便不堵車,單程也需差不多需要1個小時;若選擇公共交通,單程則需近2個小時。
此外,北京優質醫療資源大多集中在市中心,如以老年醫學為優勢的宣武醫院便在西城區,一旦老人突發重癥,身處郊區難以第一時間獲得最有效救治。
而城心養老則完美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當然,城心并不意味著只有“城心”,背后配套的是集整個城市之力打造的優質資源。除了位于城市中心外,城心養老至少還應具備四大特征。
首先,城市中心是城心養老選址的基礎考慮因素,在此之上,還需考慮周圍配套設施的完善程度,如周圍是否有可供散步的公園、綠地或名勝古跡?有沒有地鐵站或公交站等。
其次,選址還需考慮附近是否有優質的醫療資源,如是否臨近三甲醫院、附近醫院看病便利度如何以及公共設施的適老化改造程度是否較高等,對于老人而言,這些都是必備的。
此外,養老社區是否貼近生活圈,周圍有無大型商場、超市、住宅區、學校等生活設施也是選址重點考慮的。
只有同時滿足這些環境因素,城心養老才能做到鬧中取靜、臨近子女、臨近醫療,有煙火氣,解決傳統養老社區存在的子女探望難、快速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難的問題。
第四,城心養老還應該定位于中等體量規模且以CCRC(持續照料退休社區)為主,一方面,城市中心優質土地資源稀缺注定城心養老社區規模不會很大;另一方面,CCRC這種模式對服務密度和服務質量要求非常高,若城心養老社區體量太大,就難以滿足每一位入住者定制化的照料需求。
進階—軟實力更是重頭戲硬件改造、服務能力成關鍵
然而,落到實踐中就會發現,精選址、準定位還只是運營城心養老的硬實力,軟實力更是重頭戲,即硬件改造和持續服務能力。
先來看硬件改造,這與城心養老高標準、嚴要求的選址有很大關系,無論在哪個城市,能夠同時滿足市中心,離公園、醫院、生活區較近,且交通又便利等條件的物業非常稀缺。因此,城心養老更多偏向選擇輕資產模式運營,即租賃符合選址要求的物業后,再進行適老化改造。
這是一項極為細節、極其需要經驗和體現高度人文關懷的改造。比如,老人聽力視力都不太好,如果為他們配備普通的電話,并不適用,必須配備按鍵較大且聲音較大的電話。
又比如,一些老年人需要坐輪椅活動,養老社區內就需隨處布局抗菌扶手及防滑的無障礙地面,對整體設計及材料的環保性、耐用性、可清潔性要求都非常高。
再來看看持續服務能力。養老并非朝夕之事,而是持續數年、十余年甚至數十年的承諾,這就需要養老社區有持續為老人提供高質量醫療、康復、護理、休閑、心理照護服務的能力。
這其實與上述提及的城心養老選擇CCRC模式一脈相承。這種模式在美國已有百年歷史且興盛至今,核心優勢就在于服務。
一方面是與身體健康相關的服務,如及時的醫療急救、持續的康復治療、對半失能或全失能老人的護理、日常的健康管理服務等;另一方面服務與心靈健康相關—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更需要從社交、求知、娛樂中感受價值。
無論是城心養老中的適老化改造還是持續高質量的養老服務,都意味著高投入、高門檻、高價值。只有極具實力、眼界長遠的機構才能入局,大多數機構一開始就被排除在關口之外。
來源:國是直通車
-
下一篇: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