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關養老!湖北省發布重磅規劃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2/15 0:00:00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發布了《湖北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
規劃中提到,到2025年,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持續完善,高齡、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老年宜居的社會環境初步建立,養老服務供給結構不斷優化、社會有效投資明顯擴大、養老服務質量持續改善、養老服務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的基礎上,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老年人及其子女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高。
全面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優化特困老年人救助供養服務,提高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兜底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逐步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實現應保盡保、應養盡養。逐步將城鄉低保老年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優撫對象困難老年人等納入基本養老服務重點保障對象,滿足失能人員集中供養需求。
合理確定城鄉普惠性養老服務項目和價格,努力增加普惠型養老床位供給,為廣大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價格適中、方便可及、質量可靠的基本養老服務。支持國有經濟加大對養老服務的投入,積極培育發展以普惠型養老服務等為主責主業的公共服務功能國有企業。
完善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制度,統籌現行特困人員供養、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等政策,重點建立政府為困難老年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制度,安排與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密切相關的項目。
完善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制度,健全老年人社會福利制度,整合完善高齡津貼、護理補貼等,集中補貼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費用。將家庭照護者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免費培訓范圍。探索對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提供免費或低償的喘息服務。支持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衛生服務,探索建立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制度,重點做好特殊困難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
落實子女帶薪陪護護理時間制度,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贍養義務、承擔照料責任。
構建區縣、街道(鄉鎮)、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加快建設分布式、多功能、專業化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在縣區級成立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在街道層面建設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對下指導等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在社區層面建立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
以空巢、留守、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為重點,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大力發展志愿養老服務,探索“積分養老”、“時間銀行”等模式,深化社區互助式養老。
開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將無障礙環境建設和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等適老化改造納入城市更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統籌推進。
完善社區醫養康養結合,推進健康養老向農村、社區、家庭延伸,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老年人。推動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與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同址或鄰近設置,加強合作對接,有效實現醫養結合進社區、服務連接便捷化。鼓勵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診等上門醫療服務。根據國家要求,積極探索將符合條件的家庭病床等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
實施“養老服務+行業”行動,支持養老服務與文化、旅游、餐飲、體育、家政、教育、養生、健康、金融、地產等行業融合發展,創新和豐富養老服務產業新模式與新業態,拓展旅居養老、文化養老、健康養老、養生養老等新型消費領域。鼓勵武漢城市圈共建養老機構及服務設施,探索異地養老服務機制。支持各類機構參與老年教育,鼓勵社區養老機構、社區教育機構、社區文化活動機構等積極開展老年教育活動,推動各類學院為社區養老機構等提供支持服務,共享課程和教學資源,推動舉辦“老年開放大學”、“網上老年大學”,擴大老年大學覆蓋人群。
研發適老化智能產品,支持優質養老服務機構平臺化發展,創新“子女網上下單、老人體驗服務”等消費模式,引導幫助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會,更好地帶動養老服務消費。逐步完善養老服務和相關用品標準體系,探索建立老年用品認證制度,繁榮老年用品市場,創新優質老年用品供給。實施科技助老示范工程,支持新興材料、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養老服務領域的深度集成應用與推廣。開展智能技術應用教育和培訓,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改善服務體驗。推進武漢市開展國家人工智能條件下養老社會實驗試點城市建設。
文章來源:中國養老網
-
上一篇:北京:加大養老服務驛站補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