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銀行,開啟智慧養老新模式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3/15 0:00:00
近期,北京市民政局會同北京市財政局、團市委三部門共同聯合發布《北京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將于2022年6月1日起實施。該方案提出,經培訓后,年滿18周歲、身心健康的本市常住居民都可成為志愿者,并在“時間銀行”建立個人賬戶,每服務1小時可獲得1個時間幣并存入賬戶。
什么是時間銀行
所謂“時間銀行”,是指志愿者為高齡、獨居或者特別需要人群提供志愿服務,將提供志愿服務的時間進行儲蓄,待自己年老需要幫助的時候,從“時間銀行”支取時間兌換服務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壓力逐漸加大,“時間銀行”這種新型的互助養老模式日益受到關注,成為各個地方積極探索的養老模式。
我國早在2018年上半年,民政部就明確將“時間銀行”納入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范圍,并爭取在試點的基礎上建立能夠在全國推廣的運行模式。近年來,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引入“時間銀行”這一社區養老概念,重慶、成都、遵義等多地也早已開始試水。
多地制定條例為之護航
北京推時間銀行概念并非個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深,養老壓力逐漸加大,多地已開始探索時間銀行養老模式。此前,成都、海口、南京等地均開展了“時間銀行”應用社區養老服務實踐的探索。
成都:“時間銀行”將納入社會信用體系
2017年9月20日,成都市正式出臺《關于深入推進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的意見》,提出將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維護公共利益等情況存入“時間銀行”,納入社會信用體系。據悉,“時間銀行”通過記錄百姓提供志愿服務時間,如服務2小時、10小時,存入“時間銀行”中,并納入成都市社會信用體系。
江蘇:制定志愿服務條例明確制度
在2021年1月13日召開的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上,《江蘇省志愿服務條例(修訂草案修改稿)》提請審議。此次《修訂草案修改稿》中增加了類似“時間銀行”的概念:志愿服務組織可以建立志愿服務時間儲蓄制度。
此前,南京已出臺方案,從市一級層面建立統一的養老服務“時間銀行”,成為全國首個在全市層面統一推行“時間銀行”的城市。
上海:“時間銀行”寫入養老法規
2020年12月30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第28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明確指出“鼓勵和支持老年人開展社區鄰里服務、低齡健康老年人與高齡老年人結對關愛等互助性養老服務,探索建立互助性養老服務時間儲蓄、兌換等激勵、保障機制。”將“時間銀行”寫入養老法規,并逐年擴大覆蓋范圍。
北京:通過志愿服務條例進行激勵
2020年12月25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北京市志愿服務促進條例》。條例提出,北京市將建立健全社區志愿服務回饋機制,支持志愿者利用參加志愿服務的工時換取一定的社區服務,志愿服務組織可以通過服務積分、時間儲蓄以及會員互助等方式,激勵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
青島:專門制定時間銀行實施方案
2020年4月14日,青島市出臺了《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明確了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制定了《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細則》,明確了時間銀行管理機構和服務站點相關標準及管理制度;志愿者、服務對象審核、注冊、退出等相關標準規范。
TimeBank
“時間銀行”在中國的建立和發展,為我國養老制度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互助養老,愛心循環,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正在成為每個人都觸手可及的美好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