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老觀察|老年友好型社區如何建?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6/13 0:00:00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司公布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名單,赤壁市蒲紡工業園區六米橋社區位列其中。
六米橋社區是赤壁市蒲紡集團整體改制后組建的三個社區之一,共有4個居民小區,人口70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1300多人,約占居民人數的22%。
如何讓老人有所學、有所養、有所為,成為了社區關切的問題。5月10日,記者走進六米橋社區,探訪感受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奧秘。
如何有所學?
老年大學以課怡情
“鮮艷的黨旗迎風飄揚,豪邁的歌聲多么響亮,帶領中國人民謀幸福,頌歌獻給偉大的黨……”5月10日,六米橋社區“老年大學”里傳出陣陣歌聲。
推門而入,老人們正在悠閑地下象棋、唱歌跳舞、聊家常。
79歲的沈玉清參加了老年大學的合唱團,每天在學校里學知識,在合唱團里學唱新歌曲。
“這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沈玉清說,以前,他們每天重復著看娃、買菜、遛公園三部曲。
“而現在,老年大學辦到了家門口,我們的生活是學習舞蹈、健身、唱歌、畫畫等課程,老年人的生活真是越來越幸福!”沈玉清說。
沈玉清年輕時就喜歡文藝活動,社區老年大學開了以后,他第一個報名參加。“雖然年齡大了,學起課程來有點吃力,但我學習熱情不減當年。”沈玉清說。
2018年,為豐富社區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滿足社區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的需求,六米橋社區黨支部和赤壁市老干部局積極溝通,聯合赤壁市老年大學創辦了蒲紡工業園區分校,成為該市第一個家門口擁有老年大學的社區。目前,已覆蓋轄區老年人近1000人,為轄區老年人生活帶來樂趣,讓老有所學。
“美!樂!開心!”社區居民陳小玲連用三個感嘆詞來形容自己上課的心情。她告訴記者,因為家庭原因,自己平時不住在六米橋社區,在得知老年大學在六米橋社區成立教學點后,她第一時間報名,每次上課的時候,她都會坐公交車準時回來“報到”。
“老師上課非常認真負責,學不會就手把手反復教,而且還免費,讓我們平淡的退休生活一下子變得豐富起來,辦到了我們的心坎上了。在這里感覺非常幸福,不僅鍛煉了身體,又增進了鄰里關系。”陳小玲說。
今年初,老年大學迎來新學期開學,很多老年人前來報名參加課程學習。每天,老年大學的教室里歌聲嘹亮、舞姿翩翩,老人們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中,仿佛又回到了青春歲月。
如何有所養?
醫養結合以醫促養
健康服務是老年人最關心的一項社區功能,但2004年8月六米橋社區成立伊始,難題就擺在面前:空巢老人生活照料成難題;殘疾老人、困難老人生活困難,救助不及時不充分。
“人口7000多人,60歲以上老人就占1/5?!绷讟蛏鐓^黨委副書記李華列出一組數據。
為服務好老年人群體,六米橋社區在健康服務方面花了不少心思。
2019年起,赤壁市率先在六米橋社區嘗試為空巢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我們推行集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為一體的‘醫養結合,以養為主’的養老模式,把老年人的健康醫療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并依托社區衛生服務站,為老年人提供問醫就診等服務,做到小病不出社區?!崩钊A說。
89歲的蔡奶奶是六米橋社區居民,不僅患有心臟病,還因股骨頭壞死導致出行困難,外出就醫很不方便。
“這幾年,社區開展家庭醫生入戶簽約服務后,給我減輕了不少負擔?!辈棠棠陶f,家庭醫生不僅指導她用藥,還指導她的家屬如何處理心臟病等突發情況。
“社區還與赤壁同濟醫院合作,推出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日間托養服務,定期開展健康體檢、義診、慢病隨訪和預防接種等工作,為老年人提供專業技術服務。”赤壁同濟醫院副院長劉國富介紹,他們還幫助社區組建便民醫療志愿服務團隊,形成定期服務機制,為老年人健康“保駕護航”。
去年,六米橋社區啟用了智慧康養平臺。社區居民將訴求通過智慧康養App或微信小程序,從手機上“一鍵上傳”,社區網格員或社區醫療服務隊就能根據事情及時作出響應、提供幫助,精準落實社區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老人只需要“一鍵呼叫”,即可享受專人上門代買菜、保潔、醫療等服務。
“每年有100位老人享受這樣特惠的養老服務,至今已有3年時間?!崩钊A說。
如何有所為?
社區治理以老扶老
為激發社區老年人活力,六米橋社區積極引導和組織老年人參與社區治理和志愿服務。
一大早,六米橋巾幗志愿服務隊隊長孔小桃就來到周圍的菜場幫老鄰居買菜。
“每天我都會去他們家看一下,隔三差五地買些蔬菜水果、日用品,做飯、打掃衛生,有時還會幫他們去醫院取藥。”孔小桃說。
孔小桃今年快70歲了,退休之后先是自發照顧隔壁的老鄰居。老鄰居過世后,又自發照顧起已經90多歲的一對老夫妻,如今已經有五六年的光景。
孔小桃的老伴去世了,孩子在廈門定居,她獨自一人居住在六米橋社區。按理說,她自己都需要人照顧,但她一直堅持著照顧社區里其他老人?!拔也?0歲出頭,還干得動。幫助別人也是快樂自己。”孔小桃爽朗地說。
社區發現,像孔小桃這樣熱心的居民有不少。從2019年起,社區推出了“銀發志愿服務隊”,參加的志愿者以60多歲的“年輕老人”為主,服務對象為空巢、重度殘疾、失獨老人,服務內容包括代購、代繳費、陪聊等。
“子女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需要特別留意,很多意外的發生你想都想不到,需要細心、耐心,只要社區里的老人有需要幫助,我們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笨仔√揖拖袼约核f的那樣,每天都在小區里不停地奔波、忙碌著。
“有一份力就發一分光,退休了沒事做了,為社會多做點公益事,也是我們的一種快樂。”孔小桃說。
“對社區治理來說,老年人多是一個社會問題,但有時候也可以轉化為一種優勢,關鍵在于找準載體,讓老年人主動、積極地參與進來。”六米橋社區黨委副書記李華深有感觸地說,像孔小桃這樣的熱心老人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時時處處為老年人著想,不但分擔了很多日常管理上的壓力,更重要的是為社區老人們創設了一個注重細節的居家養老環境。
來源:齊魯壹點
-
下一篇:養老觀察|老年友好型社區如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