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位一體”養老服務“武漢經驗”為何獲激勵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7/6 0:00:00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其中武漢市在養老兜底保障、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等方面工作成效明顯,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民政部將在國家層面宣傳推廣武漢市經驗做法,在中央預算內投資下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專項資金時,按照5000萬元的額度予以安排。
國務院辦公廳自2016年起探索組織開展督查激勵工作,持續對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表揚激勵。去年底,國辦進一步調整完善督查激勵措施,對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取得明顯成效的地方加強激勵支持。社區、居家、機構“三位一體”養老服務的“武漢經驗”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支持,既表明武漢探索、創新養老服務取得了突出成績,也從一個方面凸顯了“三位一體”養老服務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整體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長期以來,我國養老服務供給呈現“啞鈴形”特征,即追求經濟效益的市場化機構提供的高端服務和政府兜底的敬老院提供的低端服務多,普通老年人消費得起、質量有保證的中檔服務不足;而養老服務需求呈現“橄欖形”特征,即高端和低端需求少,對基本生活照料和康復護理的中檔需求多。鑒于此,各地探索通過個稅減免、困難補助等形式,對家庭成員照顧老年人給予政策支持,強化居家養老的基礎功能,同時壓實社區養老服務基本責任,培育專業化、品牌化機構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推進居家、社區、機構養老“三位一體”融合發展。近年來,各地推進“三位一體”養老服務過程中,有兩個趨勢頗為引人注目:一個是社區養老的樞紐作用日漸突出,一些地方以“社區嵌入式養老”鏈接機構和居家養老,整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老年健康管理和基層綜合治理力量,形成以家庭為基礎依托、以社區為支撐保障、以社會機構為改善延伸的養老服務體系。在這方面,武漢堅持需求導向,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鼓勵社會力量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推進醫療衛生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相結合,目前養老服務床位總數超過10萬張,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超過50張,位居全國第一方陣。另一個是,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豐富養老服務的形式和內涵,擴大養老服務供給和選擇,提升養老服務的水平和品質。在這方面,武漢市出臺《推進“互聯網+居家養老”新模式實施方案》;武昌區楊園街養老服務中心的“智慧居家養老應用案例”和武昌區社會福利院“人工智能老年看護應用案例”,被中央網信辦評選為全國人工智能養老優秀應用案例;漢陽區社會福利院的“5G遠程醫療+人工智能應用”受到民政部和國家衛健委的充分肯定。此次因養老兜底保障、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等工作成效明顯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的,還有南京、合肥、福州、青島、廣州、西安等9個城市(區)。每個城市(區)發展養老服務的特色和亮點各有不同,各地應認真借鑒這些城市(區)的經驗,結合人口發展和應對老齡化的實際,積極主動大膽探索、改革創新,加快構建兜底普惠、多樣化可持續的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滿足老年人多層次、高品質健康養老需求。來源:北京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