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養老到底怎么“養”?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0/18 0:00:00
五月初,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出爐,全國總人口數公布為:14.11億人。而60歲以上人口已達2.64億,占18.7%;65歲及以上人口1.9億,占13.5%。
綜上所述: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自本世紀初年以來,我國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2010年至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提高了5.44%,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提高了4.63%。
據測算,到204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60歲是老年人的起點。按照國際標準,65歲為起點,即使到了65歲,中國的老齡化趨勢依然嚴峻。
然而,人口老齡化也催生了銀發經濟。早在社科院幾年前發布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就預測,到下個十年內,中國養老產業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布后,國內養老概念股大幅上漲,其中,智慧養老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產業分支。
經過幾年的政策引導,《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出臺,成
為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進一步推動了一批智慧養老產業的實施健康養老示范基地的落地。
然而,雖然智慧養老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但總體上仍由政府主導,市場層面仍處于探索階段。養老金是一項社會保障事業。民間資本的準入不僅具有政策紅利,而且還面臨著一定的局限性。總體來看,國內養老產業仍以房地產為主導。
房地產是養老產業的載體,以養老院、托兒所、養老院為主,公寓、社區、老年度假村為輔。智慧養老,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養老服務水平上,如醫療服務、生活服務和輔助服務等??傮w上是圍繞老年人的吃、穿、用、行、醫開展的。
目前,智慧養老的價值主要由民政部門以數據平臺的形式來實現。
如山東省濰坊市作為少數智慧養老試點城市,由民政局推出了以12349養老服務網站為中心的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并與大數據平臺合作,老年輔助設備展示平臺和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平臺。這是典型的政府主導的智能養老落地模式。
除了房地產,解決方案(軟件)和智能家居(硬件)是市場化智能養老產業中最常見的產品。與養老院等房地產相比,居家養老的發展空間更廣闊,更符合當前市場需求。
事實上,養老地產的客戶多為殘疾老人、智障老人和術后缺乏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對于一般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來說,居家養老更符合實際情況。
根據國家"9073"養老模式,國內養老產業結構是以家庭、社區、機構為支撐的,這也為智能養老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目前最受歡迎的是房地產,但從長遠來看,家庭養老是支持整個智能養老產業支柱的。
因此,在智能家居中,智能養老是一條重要的線路。
如今,智慧手環等健康監測設備越來越普及,可以對接養老機構或呼叫中心。像是康復輔助產品、智能陪伴產品、智能學習終端、智能護理設備等產品,以及慢性病智能綜合管理服務、遠程智能醫療護理服務、虛擬養老院服務等智能養老產品也得到了進一步推廣。
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老年人的網上消費需求得到釋放,家庭智能護理產品的銷售也顯著增加。智能養老不僅可以解決護理人員短缺的問題,還可以為老年人提供醫療、生活和娛樂方面的新體驗。
但是,老年人與智能產品之間的數字鴻溝是不容忽視的。
例如智能語音終端設備由于識別率問題而被老年人排斥在外,許多老年人的普通話發音不太標準,在使用智能家庭語音產品時很容易遇到無法識別的情況。
再比如,某些智能大屏幕終端提供了家庭陪伴、老年大學、醫療呼叫等功能,這些功能似乎非常強大,但基于安卓系統的這款設備由于頁面卡頓、返回邏輯混亂和網絡延遲等原因,經常影響老年人的體驗。老年人真的需要一塊屏幕嗎?不完全是這樣!
事實上,這種供求錯位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許多智能養老產品或服務,僅僅是從系統或系統設計出發,而忽略了最真實的用戶體驗。
到處都是技術一致、有賣點無亮點的產品,缺乏售后服務和與第三方系統對接,無法形成一致的生態。由于消費觀念、支付能力和實際需求的錯位,許多老年人感到被智能養老產品"被動"使用"所束縛。
事實上,今天被劃分為老年人群體,最晚的也是60年代的陌生人,他們年輕時正處于改革開放的初期,上網和智能產品出現時,他們已經進入了晚年,對于連智能手機都不會操作的老年人來說,強行推廣智能養老金產品只會適得其反,其中巨大的教育成本短期內無法得到解決。
因此,官方層面的智慧養老往往利用互聯網工具來實現現有的養老工作。對于社會來說,除了利用數據平臺更合理、更完善地為老年人服務外,專業人士仍然是重中之重,技術永遠是輔助。
關于智能家居來說,被動觸發產品更符合市場需求。比如防摔倒、應急救援、防迷路、床上護理等場景都能催生一系列智能化產品概念。只有明確現實需求,才能避免智能養老產品無人問津的局面。但是,大部分產品都是基于養生的角度,還沒有滲透到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中去。
另外,在智能家居老齡化產品的設計中,我們也應該從根本上分析老年人的需求,而不是默認老年人需要這個,然后從交互層面進行優化。比如,語音識別的功能看似很強大,有時候幾個物理按鍵反而變得更實用。
因此,智能養老產品應該從三個維度來考慮:
一:從零開始基于老年人的需求設計產品;
二:打通產品第三方生態,實現數據的相互對接;
三:尊重老年人自己的消費決定;
智慧養老任重道遠,它是一片特殊的藍海。
-
下一篇:智慧養老發展前景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