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養老調查:居家養老精準服務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6/3/17 22:48:59
-
有統計顯示,香港65歲以上老人只有4%愿住養老院,但實際6.8%住進去了,遠高于發達國家3%—5%的比例。主要原因是老人不想給子女增加負擔,而且香港養老產業比較發達。全港共有700多家養老院舍,遍布港九新界離島,共提供宿位7萬多個。
歷史悠久的東華三院,在開辦20余家護理、護養安老院之余,積極服務“ 居家老人 ”,在全港各區資助開辦長者中心等。另一老牌慈善團體保良局,轄下有12家安老院舍,還辦了多所長者支持中心、日間護理中心。不少私人捐建的安老院舍,以捐助人的姓名直接命名,例如戴東培護理安老院、郭羅桂珍護老院等。
社會參與并不意味政府的缺位。事實上香港政府對安老服務投入很大,管理到位。社會福利署一年的安老服務預算是66億多港元,而且撥款占比逐年上升。
政府資助如何實施?通常是批出地皮并負責建設,再以合約形式外包給機構負責日常運營,政府為符合條件入住的每位老人提供大約每月1萬港元的補貼,個人只需支付1000多港元。申請者需全港統一排隊。由于宿位供不應求,排隊達3年之久。
長者中心被稱為 居家老人 們的“第二個家”。類似的長者中心,香港共有200多家,它們受社會福利署全資津貼。西園提供的9項服務中,最有特色的是外展服務。黃美施介紹說,西園正通過外展服務發掘“隱蔽老人”(指與社會隔離、有需要時不會主動尋求協助的老人,多數為獨居)。中心義工或經熟識老友介紹、或經“街站”宣傳,逐一接觸這些老人,先與他們簡單交流、建立互信,再以電話或家訪形式,協助處理一些簡單生活事務,最后幫助他們走出家門,參加活動,拓展社交。
香港養老產業的另一招是人員專業化,目前從業者約3萬人,其中專業的社會工作人員(社工)約有一半。社工是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注冊人員,服務專精,收入還不錯,社會認同度比較高。
香港的安老政策“以 居家養老 為本,院舍照顧為后援”。全港65歲以上的老人約110萬,大部分選擇在熟悉的家中安度晚年。為做好服務,香港政府想了許多辦法,服務模式在實踐中愈發成熟。
-
上一篇:南通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站點415個下一篇:九龍湖社區開創新型居家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