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全面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0/31 0:00:00
構建一刻鐘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圈;為特殊困難老年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將農村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照護……這是廣東加快推進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的新成效。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廣東省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556.51萬人,占比12.35%;《廣東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預計,到2030年,全省老年人口占比將突破20%,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今年以來,廣東貫徹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聚焦全省老年人急難愁盼事項,勇于創新,從四個注重探索基本養老服務廣東實踐,努力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
注重要素保障 全力夯實基本養老服務基礎
今年以來,通過強化制度合力、落實設施和用地規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標準支撐和監督管理等要素保障,廣東民政系統全力夯實基本養老服務基礎。
其中,以廣東省養老服務部門間聯席會議名義印發《廣東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并以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檢查《廣東省養老服務條例》實施情況為契機,抓好《廣東省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若干措施》《廣東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等政策落實。
在落實設施和用地規劃方面,省民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合力督促各地抓緊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和用地保障的通知》《廣東省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等工作要求,確保配建養老設施應建盡建。
此外,廣東民政系統大力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培育培養,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188所各類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在校學生超過14萬人,其中13所高中職院校開辦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今年8月底前,全省省級層面已完成5期養老護理員繼續教育及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取得培訓合格證書24430人次。今年5月,省民政廳啟動尋找嶺南最美養老人大型公益宣傳活動,營造濃厚的尊老、愛老、孝老的社會氛圍。
全省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工作也在持續加快推進,截至目前已發布《養老機構服務規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規范》《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服務規范》等8個省級地方標準。今年指導各有關單位成功立項《適老化產品通用技術規范》《旅居養老服務規范》《老年尿失禁照護指南》等3個地方標準,并積極推動《養老機構認知癥老人照護指南》國家標準立項。
與此同時,廣東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委托第三方機構方式,對全省養老服務機構有計劃實地進行綜合評估與督導,目前已完成對300家養老機構的評估與督導工作,有力提升了服務理念和質量。推行養老機構責任保險統保示范項目,全省養老機構投保總數達到1503家,保障金額達375.75億元,養老機構風險防控能力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注重分類施策 竭力滿足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針對城鄉特困老年人、特殊困難老年人、廣大老年人三個圈層的不同特點,廣東以兜住底線、確保基本、普惠均等的思路,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兜底線,確保城鄉特困老年人應養盡養。廣東建立特困人員照料護理制度,全自理、半自理和全護理特困人員的月人均護理標準分別高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2%、30%和60%,實現特困老年人照料護理全覆蓋。
保基本,優先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需求。建立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等提供支持。推進廣州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待遇保障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有效減輕失能人員照護服務負擔。
促普惠,努力實現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公平可及。廣東建立了80歲以上普惠型高齡老人補貼制度,全省299萬老年人受惠。推進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今年5月,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殘聯出臺文件,將8.6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任務分解下達至各地市。
目前累計實施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超過2萬戶,家庭養老床位超過1.6萬張,切實提升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安全性、便利性。廣東不斷優化基本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方面,為老年人提供普惠均等、方便可及的城市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網絡,加快推進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協調指導等綜合功能的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全省目前共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超過2.3萬個,在城市和農村的覆蓋率分別達到了100%和78%。全省共有養老機構1896家,機構床位24.6萬張(一半以上是護理型床位),入住8.5萬名老人。
注重精準發力 努力提高基本養老服務成色
針對不同的養老服務需求,廣東注重精準發力,聚焦助餐服務、醫養康養、巡訪關愛、智慧助老等服務需求,著力提高基本養老服務成色。
比如,持續推行居家社區養老大配餐模式,解決老年人用餐需求。全省建有2100多個助餐配餐點,覆蓋所有珠三角地區和大部分粵東西北地區。
醫養結合模式不斷在優化,老年人健康需求得到解決。全省各地均建立家庭醫生激勵機制,提供上門醫療衛生服務的機構10539家,共為643萬的老年人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家庭病床36855張。
同時,民政系統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巡訪制度,解決老年人關愛需求,將全省超過3萬名農村留守老年人納入定期巡探訪,并設立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基金募集物資關愛幫扶。實施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截至今年5月底為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提供1390萬人次專業社工服務。
除此之外,廣東率先在全國首創一證通行健康核驗系統,截至8月底,累計核驗60歲以上(含60歲)的老年人1809.8萬人次;在粵省事平臺創新上線尊老愛老服務專區,截至7月底,累計訪問量達1350萬,其中高齡老年人津(補)貼申領業務量近77.2萬人次。兩大創新舉措有效解決老年人出行難辦事難問題,被列入全國第一批運用智能技術服務老年人典型案例。
注重改革創新 大力提升基本養老服務質量
廣東堅持改革創新,大力提升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同時著力打造旅居養老灣區養老等新興服務模式,讓廣大老年人享受到高品質、多樣化、方便可及的養老服務。
在公辦養老機構質量監督上,廣東民政機構開展養老機構星級評定,自2017年以來,全省被評定為星級養老機構的有388家次,獲評三星級以上養老機構270家次、占比69.6%。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攜手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開創灣區養老新模式。持續落實《廣東省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若干措施》,指導各地對港澳服務提供者來粵興辦養老機構在市場準入、土地供應、稅費減免、財政補貼、購買服務等方面與內地機構享受同等待遇。目前,廣東省內有8家港澳服務提供者開設或運營的養老服務機構,港澳地區老年人可選擇入住珠三角地區的公建民營、民辦性質養老機構以及公辦養老機構中提供社會化服務的床位。目前,珠三角9市養老機構共收住港澳地區老年人700多人;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2020年的資料顯示,約有9萬名65歲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正在廣東生活。出臺了首個粵港澳大灣區養老領域標準——《養老機構認知癥老年人生活照顧指南》,為灣區的養老機構提供認知癥老年人長期優質的生活照護服務作出明確指引。
廣東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著力在城市發展街道-社區-小區-家庭四級養老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銜接有序、便捷可及、優質高效的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農村建設縣-鎮-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保障農村老年人生活有人管、服務有場所、互助有組織。同時,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水平,加快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養老服務資源,有效對接和精準匹配,讓廣大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美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