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居家養老服務的“智慧”與“溫度”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0/31 0:00:00
又是一年重陽節。
在天津市河西區馬場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二樓,年近七旬的殘疾人藝術團團長穆懷臣,已經為今天的演出精心排練了多日。樓下,69歲的馮書云正在排隊買天津人最愛吃的包子,老年食堂的包子皮薄餡大!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正在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人口老齡化處于較高水平的天津市,正在探索一條智慧與溫度并存的居家養老服務發展之路,力求讓老年人感受到更多呵護,頤養天年。
(小標題)立體化智慧防護 降低老年人安全隱患
上個月,家住天津市河西區的獨居老人鄭靜慧突發身體不適,關鍵時刻,她按下了家中的一鍵通設備應急呼叫按鈕。很快,工作人員聯系到了她的侄子,社區網格員及時上門將老人送到醫院。
空巢、獨居老人,最怕的就是突發意外。借助新型設備,給他們提供最大的保障,是養老服務最迫切的工作。天津華夏恒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浥說。
為了守護像鄭靜慧一樣的獨居老人,今年以來,河西區為700多名困難獨居老年人免費安裝了一鍵通應急呼叫設備,讓他們在緊急時刻能夠及時發出求救信號。
此外,我們每天為4000多名老人提供‘智能+人工’電話呼叫服務,如果老人多次沒有應答,會及時上門尋訪,發現隱患、解決問題。田浥說,這項服務解除了許多老人子女的后顧之憂。
智能保障的基礎,是平臺的支撐。
在河西區大營門街道南昌路45號院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內的大屏幕上,河西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精準顯示了老年人助餐、家政、助醫情況。
我們對河西區20多萬老年人進行了入戶調查,全面掌握了居家養老需求。在此基礎上,我們建設了老年人口數據庫、養老服務網和養老服務平臺。河西區民政局局長李欣介紹。
平臺搭好了,老人對現代科技接受程度差的問題擺在了面前。
針對老年人反映的購買餐食需要使用電子卡,但實名認證、網上支付操作難度大的問題,河西區轉而靈活采用傳統的刷卡消費,及時消除了使用障礙。智慧養老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實際情況,最大限度方便老年人的生活。李欣說。
(小標題)健康驛站守護 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
養老工作好不好,醫療保障是關鍵。
劉上上所在的河西區馬場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設置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里。她的大多數病人,都是住在周邊小區的老年人。這樣的‘嵌入’,更大程度方便了老人。劉上上說。
為探索出一條可復制的醫養結合之路,河西區充分發揮政府政策保障的作用,將醫療、養老結合,開設了健康驛站,讓老人在社區就能享受到基本的醫療服務。
河西區衛健委主任郭金琦介紹,目前,河西區養老機構和街道衛生服務站進行合作,選派醫生到健康驛站開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慢性病用藥保障等多方面服務。
打通服務,讓家門口的健康關懷真正落到實處。郭金琦說。
不僅如此,今年起,政府還拿出專項財政資金,由河西區衛健委作為項目投保人,為具有河西區戶籍、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按照每人30元標準購買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可以免費享受最高保障15000元的意外傷害賠付保額。
自5月18日保險生效以來,已經接到保險理賠報案584件,總賠款約104萬元。
(小標題)有溫度的服務 讓老年生活充滿陽光
在河西區大營門街道南昌路45號院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內,有一間用于老年人心理咨詢的工作室。在這里,老人們可以敞開心扉,聊聊心事。
今年77的杜玉琴,因為長期獨居,生活顯得平淡寡味。她聽說45號院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咨詢。了解到老人的情況后,工作人員熱情地帶著她上起了肥皂制作體驗課。杜玉琴和幾位老人在課堂上邊做邊玩,還與工作人員拉起了家常,漸漸開朗了起來。
之前我總覺得日子很難過。多虧了心理咨詢和這些課程,找到了晚年生活的樂趣,現在精神狀態比以前好多了。她說。
為了讓更多老年人走出家門享受生活,每當節日來臨,河西區桃園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都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
通過不同的主題活動,讓老年人在我們搭建的平臺上開啟‘七彩生活’。桃園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盧巨光說。
河西區委組織部部長穆生軍說,接下來,河西區將會把文化旅游嵌入到養老機構的服務職能中,通過開展紅色旅游和老字號企業探店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老人們在旅游中找尋兒時的回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