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互聯網+智慧養老”還需更便民更親民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1 0:00:00
截至2018年,我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已經達到685萬人,占總人口的14.18%。僅靠單純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很難滿足未來養老需求,因此智慧養老應運而生。8月8號,包括12349呼叫中心、養老大數據中心和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智慧養老管理平臺兩中心、兩平臺的云南互聯網+智慧養老平臺正式上線,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養老服務。
云南電信公眾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昆:大家可以選擇、可以預定、可以點評,老人入住成功的話,家屬可以通過手機APP看到老人住在里面的相關情況。居家養老老人需要什么東西就打12349熱線,子女可以看到這張訂單,應該說是老人預定、子女付費、相關家政公司進行上門服務。
平臺上線運行,讓大家覺得迎來了特色智慧養老時代。然而,與養老服務機構、管理機構一片叫好不同的是,市場反應略顯平淡,甚至可以說沒達到預期。
太難找了,接收高齡老人的養老院不多,周末都搭進去,到處跑,到現在也沒找到。為了給97歲的外婆找一所適合的養老院,陳先生跑了大半年都沒有結果。當告知他可以使用互聯網+智慧養老 網絡平臺云養通試一試的時候,陳先生一頭霧水:不知道啊,在手機里也搜不到這個應用,要去哪里下?
和陳先生一樣,對這個平臺一無所知的市民不在少數,包括記者在內,都是詢問了項目負責人才知道如何安裝。
我就找不著,你看我輸的‘云養通’,找不到這個APP啊!
對于這樣的疑問,相關工作人員解釋說:如果手機是安卓系統,需要掃碼下載,或者進入‘云養通’的公眾號下載。
安裝不方便把不少有養老需求的家庭擋在了智能化的門外,云南老年之家敬老院的一組數據說明了問題:有養老需要的人群大概占我們敬老院總人數的10~20%。比如說,我們里邊住著三百六七十個老人,就有三四十人有養老需要。
而平臺開發時對老人使用感受的欠考量,也造成了平臺使用率過低。
記者:您知不知道一個智慧化的一個平臺,就是養老的?
高爺爺:不知道。
記者:假如說有這么一個比較好的平臺你們是否會用?
高爺爺:我們不會用,不會弄智能手機,眼睛也不好,醫生要求不要玩智能手機。
知曉率、使用率不高,隨著宣傳的跟進或許可以改變。然而,平臺最令家屬看重的功能的缺失,或者才是目前亟待填補的一塊空白。
家屬通過掃二維碼可以了解到我這個老人當前在養老院的情況,每天比如說什么時候吃的飯,什么時候喂的藥,什么時候翻身,什么時候洗澡……王女士說,這是她對智慧化養老平臺最心儀的地方,可惜目前沒有實現。
工作人員:這個功能我們現在只對管理機構開放。
此外,要想讓這個智能養老平臺滿足家屬實時觀看的要求,要跨越的障礙還有不少。
家屬:增加一點攝像頭,這個區域就覆蓋了,居家養老的直接調到這里,他就看到了,這很方便。
對于公辦來說可能比較容易做到,但對于民辦的來說不容易,它前期投入有一個過程。某民辦養老機構負責人李先生說,攝像頭無死角投入是非常大的,政府不補貼的話,單靠我們自己很難做到,我想就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民辦養老機構來說都是不容易做到的。
前不久召開的第二十次全省民政會議提出,我省將大力發展旅居養老、健康養老、智慧養老等新業態,為老人提供更多高科技福利。因此,市民和養老機構負責人就表示,如今智慧養老平臺有了,更需要的是在服務上下功夫,在人性化上多考慮,依托平臺完善功能,而不要玩快閃,成為總結上的一筆功績。
比如說我們失能老人長期臥床(能)有一些監測,長時間不翻動沒有動,他那個數據沒動,這些監測對我們的醫生(或者)發生什么糾紛就是一個依據。
市民楊女士:單獨開發一個APP有沒有必要,在我看來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平臺,為什么不能融合,一是節約錢,還有就是老百姓找起來也比較方便、容易一些。
互聯網+養老服務是大勢所趨。當下,互聯網、物聯網對于推進我們各方面的工作,對人民群眾的生活都帶來了很多便捷。
云南互聯網+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涉及幾個方面:兩平臺、兩中心。兩平臺是服務平臺和監管平臺,兩中心是服務中心和數據中心。服務平臺已經于8月8日正式上線,這標志著我們云南的養老服務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我們以省、市、區為單位,積極借鑒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的做法,提供更多更便捷、更有效的服務。比如,如果沒有智能手機,只要撥打電話12349,就可以通過語音的方式進行咨詢,而且這是在全省、全領域、全時段都可以操作。同時,我們已經在一些地方啟用二維碼。因為現在是剛剛開始,還有一些問題,我們會進一步完善。
安裝方面,需要在技術層面再進一步強化。另外我們宣傳力度也要加大。
我們在實踐當中已經看到了一些不足,我們有些服務的功能還沒有全面上線,包括基礎信息,也包括資源整合。當然這個資源整合需要我們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這樣才可能把老百姓特別是老年人的需求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