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養結合,新智能養老解決方案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11/30 0:00:00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逐步加深,醫養結合、就近養老成為老年人的迫切需求。“打破醫療和養老大數據互通的痛點和難點”、“提高醫養數據的規范性和安全性”是全社會的熱議話題。面對老齡化社會對養老服務提出的新要求,國家不斷加大養老供給側改革創新,通過互聯網+讓老年人隨時就近享受精準的健康服務,助力解決社區居家養老的“醫養結合”難題。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企業投資“零審批”。這一舉措,給龐大的潛在老年消費市場帶來全新風口,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新型模式將快速建立。
老年智能健康管理領域快速發展,老年人更需要智能化產品的輔助,調查數據顯示,老年人對身體健康數據監控、智能遠程呼叫等數字化產品感興趣程度較高。物聯網智能養老模式通過采集居家及相關養老機構的健康體檢數據,建立老年人電子健康檔案,構建面向政府、個人和企業的智能養老應用大數據平臺,積累養老產業大數據,輔以遠程醫療,與地方政府和相關合作機構共建“互聯網+智慧養老”生態圈,形成可復制的商業模式,便于老人、親屬、養老機構全面掌握老人健康狀況,實現有效的老人慢病管理。
智能養老解決方案為養老機構、養老院、敬老院、養老福利院、老年護理院、老年公寓等養老服務機構量身定制,滿足不同養老人群和業務場景的個性化需求,是專業養老數據采集及養老信息管理的公共服務平臺,大大提高了社會對老年人的整體服務水平。
“智能養老解決方案”基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管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 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醫療機構、社區養老機構等資源為主體,整合社會醫療養老健康服務資源,充分發揮政府機構、公共服務機構、商業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等各方優勢,打造醫療、養老、助殘相融合的智慧社區醫療養老健康服務平臺。
系統功能
1、建立老人健康檔案,維護基礎信息,便于養老院、養老機構、養老公寓等管理
2、為老人提供入院前的健康基礎檢測,實現便捷式的數據采集分析,構架智能養老管理系統(入院前充分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態,便于對老人后期生活飲食、運動等進行提前規劃)
檢測包括:12導心電圖(心臟病)、血壓(高血壓)、血糖(糖尿病)、體溫、尿常規(腎功能)、尿酸(痛風、高尿酸癥)、血氧(呼吸功能)、肺活量計(呼吸功能)、膽固醇、血脂(肥胖、高血脂)、身高體重、血紅蛋白等,可按需進行功能的選擇定制
3、可進行老人慢病管理,便于有進行效預防和未病治療,提前預防、降低風險
4、通過APP、可穿戴設備等,可對需要重點監護的老年人,進行健康數據實時監測,時刻感知老年人的生命體征變化
5、老人及子女均可在線查詢檢測結果,子女可實時掌握父母健康狀況
6、可提供平臺對監測結果進行智能化健康在線評估及建議指導,便于后期就診參考
7、可根據老人們的健康數據,開發定制更優質貼心的綜合性養老服務或接入第三方增值服務
杰佳通智慧養老真實案例:
在省、市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郯城縣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養老,縣民政局和臨沂是衛生健康委員把全縣12349智慧養老建設和運營交給仁康建設,仁康引進國內知名智慧養老平臺研發企業-杰佳通,在短短兩周內建設完成,郯城仁康醫養憑借優越的醫療資源,優秀的服務團隊,創新的運營模式,完備的服務場所,探索出了一條覆蓋城鄉、城區為主,醫、養、護、康一體,可全方位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心理關愛、文化生活、家政等綜合服務相結合的健康養老鏈條。
一、注重頂層設計,養老模式發展明確
依托政策制定養老規劃。從成立之日起,郯城仁康醫養就始終圍繞養、護、康主題“唱大戲”,做到一曲唱十年,年年不跑調。憑借國家省市醫養相關政策東風,郯城仁康醫養制定了養、護、康服務規劃和服務體系,明確將養、護、康確定為主業,在工作中穩步實行,有序推進,確保上水平、上臺階。二是圍繞養老標準規劃服務設施。去年,為了更好的適應養老需求,郯城縣政府給予政策傾斜,鼓勵郯城仁康新建了多功能醫療養護服務大樓,堅持按照社會養老公共配套設施要求,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進一步完善了服務設施。三是引進人才突出養老主題。近幾年,圍繞郯城仁康醫養發展需要,先后從濟南、青島等地外聘了一批專家學者,尤其是中醫養老方面的人才,既充實了醫和養、康與護的力量,也發揚了中醫養老的特色,更加適應老年養護日常所需。
二、注重招法創新,養老體系城鄉覆蓋
依托當前現有資源,逐步打造以中心敬老院養老為主,基地托養看護為支撐,日間照料和鄉鎮幸福院為補充,信息平臺、智慧APP、點穴式配餐助力養老騰飛的“32111”模式,確保養、護、康老服務工作全覆蓋。
一是整合醫養服務“321”資源。提升三處公立中心敬老院功能。對敬老院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建好兩處日間照料中心。整合東城和西城兩種社區資源,采用以租代養的方式,投資建成高標準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努力為老年人提供日常托養、運動健身、休閑娛樂、醫療服務等一條龍服務。高標準打造一處特困養老服務基地。對原郯城街道敬老院進行徹底改造,參照社會養老模式對全縣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實施精心呵護,讓特困人員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暖。
二是發揮好一處平臺作用。即發揮好“12349”養老服務平臺作用。郯城仁康醫養配置專用服務車輛,按照區位分成東西南北中5個片區,抽調醫生、護士、護理人員等組成5個服務小組,不定時深入各鄉鎮村居,對特困人員實施登門服務,服務內容包括洗浴理發、衣物清洗、衛生清掃、小病診治及惡劣天氣隨時跟蹤照料服務。對生病特困人員,除提供入院陪護外,還提供藥費墊付、床前送餐等服務。對60歲以上的社會老年人,根據所需提供信息咨詢、生活關照、送餐送醫、家政服務等各類生活服務,在零距離中打通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
三是推行一種配餐服務模式。郯城仁康醫養新建高標準、現代化配餐車間。從社會上聘請營養專家、等級廚師,三餐食譜堅持推行“242”的標準(即早餐兩個菜,午餐四個菜,晚餐兩個菜)提供。添置了多輛送餐保溫車,一日三餐定時對各院區配送食物,及時回收餐具并清洗消毒,保證了用餐及時,杜絕了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
三、注重資源配置,服務基礎不斷夯實
一是圍繞硬件更硬加強投入。先后引進德國西門子CT、DR、彩超、大型生化一體、體外碎石機、射頻、關節鏡、椎間孔鏡、麻醉呼吸機、心電監護儀等高端醫療檢查治療設備;同時配有現代化流層手術室,近2000平方米的康復大廳以及先進的康復理療設備,確保滿足社會代養及入院老人的保健及就醫需求。二是突出人才更強加強培養。堅持把人才興院作為服務照護老人的根本。積極與山東齊魯醫院、山東省武警總醫院、臨沂市人民醫院等建立合作共建關系,通過引來聘用、走出建學的方式,積極培養養老各專業的領頭人。目前,全院有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8人,康復治療師20多人,有高級養老護理員15人,中級護理員19人,人員持證率達100%。三是拓展服務功能延伸服務。結合養老服務實際,不斷拓展服務功能。在完善內科、外科職能的基礎上,引進中醫康復、針灸按摩、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等內容,確保入院及代養老人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全方位的診療服務,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房間,大病不出醫院”。
在北京杰佳通的大力支持下,仁康智慧養老平臺運行井井有條,不僅為全縣老人提供了周到的服務,而且我院效益是平臺建設前的二倍多,民政和衛健部門,正在全市推廣仁康模式。
-
上一篇:關于養老問題,來聽聽她們怎么說?下一篇:智能養老 生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