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新落腳點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9 0:00:00
近年來,伴隨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社區建設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中的積極作用,先后出臺多項政策文件,引導社區養老支持從碎片化的養老服務供給走向以老年友好為總目標的新方向。其目的在于以老年居民的需求為導向,提供全方位的社區居家養老支持,增強老年人獨立生活能力,緩解家庭養老壓力,提升老年人及家庭的生活幸福感。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老齡辦2020年發布的《關于開展示范性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提出,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模式和長效機制,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2025年,在全國建成5000個示范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到2035年,全國城鄉實現老年友好型社區全覆蓋。
以保障和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為目標
建設老年友好型社區的目的在于營造有利于老年人居住生活的環境,最大限度增強老年人的獨立生活能力,是緩解養老壓力、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重要舉措。近幾十年,伴隨“就地變老”的基本原則在政策制定中被廣泛采用,作為老年人日常居住和活動的社區場域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性被日益關注。既有研究也發現,來自生活環境的支持有利于延遲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衰退、保持老年人生活的獨立性和幸福感。順應社區居住者的身體機能退化規律,對社區環境做出積極的改善和適應,對降低居民在老年階段的健康風險、提升老年階段的生活生命質量、增強有老年人家庭的功能韌性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國際上,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老齡化國家,以及世界衛生組織一直在積極倡議和推進老年友好型社區的建設實踐工作。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設指南,對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有重要參考價值。筆者認為,以下四個重要理念是必備的:安全性、健康性、便捷性和舒適性。安全性指的是將發生意外事故的概率降至最低的各種防范設施和措施,包括居住安全、出行安全、災難應急安全以及對各種災害的宣傳和管理等。健康性指的是和諧的人際交往關系和社區制度建設,包括老年人各類團體的數量、老年人團體的活動頻率、社區氛圍、尊老敬老文化、鄰里關系狀況、社會意愿表達環境等。便捷性指的是老年人日常的衣食住行的方便程度,包括出行、購物、休閑娛樂等維持原本生活方式的便捷性。舒適性指的是環境在感官上給人們帶來的愉悅或滿意的狀態,包括自然生態環境和人工物理空間或設施的設置等。可以說,保障和提升老年人群體的正常生活質量是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的核心價值理念。
抓住時機構建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的長效機制
當前,我國正處于老齡事業改革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重要戰略窗口期。應當抓住一切有利時機,構建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的長效機制,加快老年友好型社區的建設工作,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首先,制定適合國情的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目標和標準。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目標和標準是構建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長效機制,統籌安排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工作的基礎。我國老年友好型社區的建設目標和建設標準既要符合科學性,也要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一般認為,老年友好型社區的一般性建設目標和標準起源于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在調查基礎上編制的《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設指南》。該指南提出老年友好城市的建設涵蓋戶外空間和建筑、交通、住房、社會參與、尊重與社會包容、市民參與和就業、交流和信息、社區支持和衛生保健服務八個領域。借鑒該指南,我國于2009年啟動“老年宜居社區”和“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之后國家又陸續出臺和發布《關于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等。2020年12月,《關于開展示范性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發布,決定啟動創建工作,并首次發布標準。該標準將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一般性建設標準與我國當前階段的人口、經濟和社會現實相結合,提出創建全國示范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將從六個方面著手,包括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環境、方便老年人的日常出行、提升為老年人服務的質量、擴大老年人的社會參與、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為老服務的科技化水平。該標準為我國各地區落實推進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提出了相對明確的要求,有助于精準優化社區養老環境和完善社區養老支持體系。
其次,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模式。多元主體參與是保障老年友好型社區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機制。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離不開環境規劃者、政策制定者、地方政府、慈善組織、投資者、公共設施管理者、交通管理者等各方主體的參與合作,只有構建多元主體參與模式才能實現各主體之間的長期持續合作,進而實現老年友好型社區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一是充分挖掘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通過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等共同價值理念,調動環境規劃者、政策制定者、地方政府、慈善組織、投資者、公共設施管理者、交通管理者等多方參與建設老年友好型社區的積極性。二是完善多元主體間的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是整合多方資源推進相關工作盡快取得進展的必然要求。建議在共同價值和目標的基礎上,明確主體合作投資回報策略,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發揮各自特長,強化協同聯動,共同營造有利于推進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的合作機制和工作環境。
最后,建立健全老年友好型社區的長期動態評估機制。長期動態評估機制是從機制上促使地方政府重視并推動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的有效手段。通過調研評估,一方面有助于國家層面綜合掌握老年友好型社區的建設進程和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發現各地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存在的優勢和短板,進而以科學精準的方式推進各地區老年友好型社區的建設方向和路徑。建議各級政府對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開展長期跟蹤專題調研,科學分析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深層次原因,提出對應的評價意見及對策建議。此外,考慮到評估的客觀性、科學性、公正性,政府可通過購買社會服務方式,委托第三方科研評估機構對各地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狀況進行評估分析,并向社會發布有關評估報告。通過評估分析,確立進一步精準推進各地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的方案,從而實現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的高效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上一篇: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大有可為下一篇:養老驛站困局:跑馬圈地與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