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民政推出關愛“一老一小”十大行動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5/30 0:00:00
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中,如何保障“一老一小”的安全?如何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織密“一老一小”關愛網?
日前,廣東省深圳市民政局發布“深愛老小·民圳暖心”關愛老年人和兒童十大行動方案。市民政局副局長楊浩勃介紹,十大行動以全市福利機構的老人和兒童為重點服務對象,保障全市“一老一小”群體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做好關心關愛工作的改革創新,致力實現“硬”舉措與“暖”服務速效并重、量質并舉,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大力倡導關愛“一老一小”
深圳市民政局推出的“深愛老小·民圳暖心”關愛老年人和兒童十大行動分別是:發出“防疫攻堅、關愛老小”倡議書,加強對家庭內老小的關心照顧,積極參與社區關愛幫扶行動,堅守養老和兒童福利機構抗疫底線,充分履行疫情防控社會責任;開通關愛“一老一小”系列服務熱線,制定關愛“一老一小”暖心電話清單;推出關愛“一老一小”系列暖心海報、宣傳冊、短視頻,引導社會和養老、兒童服務機構廣泛參與;組織關愛“一老一小”系列暖心服務;組織關愛“一老一小”系列愛心物資捐贈,為社區重點保障對象發放“暖心包”,為養老和兒童服務機構配送防疫物資;組織關愛“一老一小”暖心文藝作品征集大賽;組織關愛“一老一小”抗疫故事短視頻創作大賽;組織“關愛‘一老一小’有你圳美好”評選;組織“關愛‘一老一小’院長有話說”系列活動;組織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防疫知識競賽。
深圳市民政局旨在以十項關心關愛行動倡導全社會重視、關愛老年人和兒童,關切疫情發生以來仍處于全封閉管理的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服務機構中老人兒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需求,匯聚社會力量,筑牢“一老一小”防疫“安全墻”。
全市各級民政部門將對社區內登記在冊的困難老年人和困境兒童開展一對一電話調查,及時紓難解困。市民也可撥打未保熱線或“一老一小”關愛暖心電話進行咨詢與求助,市民政局將第一時間對職權范圍內的求助信息予以協調或辦理,在24小時內反饋結果。
在此次關愛“一老一小”十大行動中,深圳市民政局將充分鏈接慈善資源,持續聯動全市各社會組織和愛心企業,積極開展面向老人兒童的精準社會服務,捐贈愛心善款和物資,提供文體、康養、心理撫慰等,提升民政兜底保障水平。今年3月,深圳市鵬瑞公益基金會就捐助100萬元,對“圳有愛”暖心包進行個性化升級,增設“圳有愛”特殊關愛包,針對困境兒童和老人等特殊需求給予特別響應,實現全市老人兒童疫情防控的精準關愛。
織牢關愛“一老一小”保障網
深圳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完善“一老一小”服務事關千家萬戶,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深圳市民政局創新推動全市高齡老人津貼無感申辦、家庭適老化改造、社區長者助餐服務全覆蓋,并牽頭推進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的改革完善,切實將“一老一小”關愛服務落到了實處。
據了解,近年來,深圳市圍繞《深圳經濟特區養老服務條例》,從居家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醫養結合、養老人才、養老產業保險及金融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養老服務“1+N+X”政策文件。僅今年以來,針對疫情防控,就下發10余項通知和文件,部署從嚴從緊做好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工作,組建養老機構應急支援隊伍,發放2021年度疫情期間全市養老機構一次性運營補貼,指導全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確保“一老一小”安全。
營造封閉管理的溫馨家園
黃碧蝦是深圳市養老護理院的護理員,也是一位“準媽媽”,有著豐富的康復專業技術。在護理院封閉管理期間,她最多一天為7位老人提供康復服務。2021年入住護理院的黃阿姨,因肩關節骨折戴著輔具,身體不適導致情緒也頗不穩定。黃碧蝦每天為她按摩和治療,疫情封控期間也從不間斷。在黃碧蝦精心的護理下,如今黃阿姨的胳膊已可自如活動,心情也舒暢了很多。
“為保證老人們的安全,護理院進行了封閉管理,我們護理人員也住在院里,忙碌的工作還讓我轉移了孕期的焦慮。”黃碧蝦說,護理院里的老人都很關心自己,廖阿姨每次見到她都會說:“快來讓我看看,小寶貝有沒有踢你……”黃碧蝦覺得在封閉管理中,護理院更像一個大家庭,彼此之間關心關愛。
堅持就是勝利。在疫情防控中,深圳市精準施策、依法防控,全市養老、兒童服務機構緊急響應,迅速執行全封閉管理,工作人員用貼心服務,讓“一老一小”安心又暖心。
“我憧憬了很多次女兒的婚禮,期待著給女兒梳新娘頭,給女兒穿上最美的嫁衣……”深圳市養老護理院的護理員張先桂原本打算請假為女兒操辦婚事,但她改變了計劃:“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嚴峻,在這種時候養護院和老人最需要我們,我必須全力以赴。”
堅守詮釋使命,勇毅展現擔當。面對疫情,眾多像黃碧蝦、張先桂一樣的工作人員堅守一線,保障著深圳市“一老一小”的安全。深圳市民政局推出的十大行動,還將在全市養老、兒童福利機構開展評選表彰,激勵在疫情防控中沖鋒在前、用心服務的工作人員。
來源: 中國社會報
-
下一篇: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幸福“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