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養老能釋放多少想象力?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0/25 0:00:00
走進北京和熹會,無論是餐廳還是文化活動室、康復室、運動室等場所都透著干凈整潔。除了衛生、安全方面,這里對于適老的細節關注還有樓道間隨處可見的扶手;因是牛年,每個房間都有只牛仔玩偶在笑臉迎人;針對認知癥長者特別設置充滿色彩的認知癥專區。
早飯后,有老人聚在大廳邊看新聞邊小聲討論著熱點事,有老人則在靜靜的翻看報紙,也有老人三五成群在室外集體做康復運動,還有一對老年夫婦在藥房買藥,墻面上也會有意外發現——老人自創的字畫剪紙躍入眼簾……
這仿佛是一個大學生活的場景,餐廳、圖書館、醫務室、康復室、運動室、棋牌室等,醫療保障康健之外,還有各種娛樂豐富老年長者的生活。
位于北京西北部的和熹會是保利發展控股集團旗下保利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保利健投公司)負責運營的第一家養老機構。自2012年開始運營,其從傳統養老到智慧養老的變化升級,也映射出中國養老模式的發展軌跡。
作為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行業,養老行業正加速進入到跨界融合、集成創新和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保利健投公司助總郭延洲在接受財經新地產采訪時指出:尋求新型、網絡化與傳統相結合的模式,解決人們的多層次需求成為新趨勢。
智慧養老難點,誰能解?
1.護理人才嚴重稀缺
養老行業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的服務行業,而專業護理人才匱乏則是行業一大痛點。
據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1.88萬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3.53萬人,占13.50%,比重上升4.63個百分點,相較于聯合國制定的老齡化人口占比7%的警戒線,全國多數省份人口結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以北京和熹會為例,配備醫生、護士、康復師、藥劑師、社工師等管理服務人員140余人,其中專業醫療護理人員90余人,現住長者人數為近300人,人口照護比例約為1:3。另據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的一項報告顯示,即便按照一般口徑的1:3完全失能人口照護比來看,中國養老護理人才的缺口規模已達到500萬人之巨,其余各類相關的專業化服務人才也同樣缺乏。
2.智能服務存在的誤解
除了行業人才匱乏,隨著老齡化程度加快和人民對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傳統的健康養老模式已經無法適應人們對健康、養老等美好生活的進一步需求。
針對這些養老行業的痛點,保利健投于去年8月對外公布和熹LIFE平臺正式在保利天悅和熹會上線,并在養老服務的實際應用當中,對平臺功能不斷迭代。可以發現,智慧養老的應用有望緩解甚至解決上述供需矛盾。
例如,從通過設置床邊健康一體機、遠程查房機器人、電子床頭屏、睡眠檢測質帶、智能紙尿褲等物件,全部通過和熹LIFE平臺的AI檢測,在不進入長者房間的前提下,實現體征預警、尿量預警、健康檢測、服務呼叫、緊急救助。
再如,智慧養老通過大數據,不僅可以對長者進行健康、生活等狀態的監測、記錄和分析,還可以對員工進行智能分析,從而能實現對人力崗位及時調配,提高人效比,以此達到智慧養老的數據化目的。
智慧養老的數據化最終目的是提升長者的服務體驗,通過健康管理數據的收集存檔、醫養結合系統聯通等,幫助養老服務人員精準提供定制化服務,讓長者獲得更優的養老服務體驗。在郭延洲看來,智慧養老的應用能夠實現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做到真正的按需服務。
目前,和熹LIFE平臺1.0版已在保利廣州天悅和熹會成功運營1年有余,預計于今年底在全國重點項目鋪開。
3.萬物互聯難于打通難統一
現階段的智慧養老也存在萬物互聯的問題。
自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數據發布以來,誰來養老以及如何養老等老齡化問題再度成為熱議話題,智能產品也成為入局養老行業的敲門磚。
目前,市場上與養老、健康管理相關的可穿戴設備、便捷式健康檢測設備、自主式健康檢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化養老管理平臺等產品與解決方案不斷涌現,而實際上這些設施設備的使用率并不高。
主要基于以下兩種原因:第一,時下老人們更習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對智能設備有天然的防備心,導致采集數據在大多數情況下還需要人工輸入;第二,對于運營方而言,數據與硬件的輸出仍停留在較為原始的階段,即品牌、設備、終端、品類繁多,但設備間的傳輸端口互不開放、互不相通,導致后續數據難以集成、難以流動,也會需要人工輸入將各個終端的相關數據匹配到一個系統中才能進行分析。
數據是數據,硬件是硬件,整體系統協調缺失即是現在物聯網在智慧養老的一種真實寫照,除此之外還面臨社會倫理挑戰、核心技術突破等現實問題。郭延洲強調。
而就保利而言,他們試圖在智慧養老上展開更多。其主要從一個系統平臺和具標準化、精細化的服務來布局智慧養老。
智慧養老應該構建一個系統平臺,打通不同平臺壁壘、地域隔閡,通過高效化、用戶化、場景化、綜合化、服務化的技術支撐和服務驅動,構建云診室、空中藥房等具體場景,實現更多醫療資源均等化、健康服務品質化、處方信息共享化等物聯服務體驗。
在以系統平臺為基礎的前提下,也可以復制、延伸到養老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打通機構、醫院、康復等多個平臺數據接口后,形成醫、養、康三位一體的全景化醫療云智能養老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較之機構養老,目前更為龐大的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群體,則在智慧養老服務體系中處于薄弱環節,同樣也是較難突破的領域。
以廣州天悅和熹會為例,通過物聯網,實現向社區居家的延伸。平臺接入兼容了廣州市的11項家庭養老床位智能化改造設備系統平臺,可以無縫對接社區居家養老長者的家庭養老安全需求。并依托屬地大型養老機構組建專業團隊,將專業的養老服務輻射至社區,提供居家上門照護服務,通過連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周邊社區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詢、健康管理等服務。
4.服務標準難以統一
對于智慧養老而言,另一重中之重是從業者的服務需要兼具標準化和精細化特點。
從管理保障方面,保利健投通過與清華大學教師團隊合作編寫養老運營規范管理手冊,從人才、管理、設備、服務的專業化四個領域著手,進一步實現養老運營管理標準化;在業務運行方面,保利自主研發的和熹LIFE大數據平臺構建起了服務流程固化與延展的后盾。
針對自理長者、介助長者、介護長者、高度失能長者四大長者類型,和熹LIFE平臺,還構建了舒適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樂享生活、私人訂制等服務模塊,以期更智慧的精細化服務這四類老年人群。
比如針對所有長者,登記入住時會配發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環,和熹LIFE平臺支持機構工作人員、長者子女、后臺支持人員等多渠道展示。通過設置電子圍欄、軌跡查詢、實時定位等,可在長者突發險情時進行及時幫助。
同時,在大門、電梯、樓梯等全樓關鍵位置布控,通過實時抓拍人臉圖片與黑白名單比對、精準搜索、特殊人群監控、軌跡追蹤等技術,首先可以防止陌生人闖入,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認知癥長者在無意間走失的情況發生。
再如,針對自理長者,他們更關注的是健康管理方面的問題。通過和熹LIFE平臺接入健康體檢一體機后,將數據直接輸入大數據計算中心。在通過對健康數據的分析后,輸出電子病歷,從而讓健康管理師更好地對長者進行健康干預。
針對失能長者,在傳統的養老機構一般需要配備多個護理員,特別是在夜里,每隔兩小時去查看老人是否需要更換紙尿褲,現在,我們全部通過‘和熹LIFE’平臺的AI監測,既避免打擾老人睡眠,又減少了護理員的工作量。郭延洲續稱。
物聯網催生的養老產業,還差什么?
據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智慧養老產業白皮書》顯示,2014年中國智慧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0.17萬億元,2017年則達到了2.2萬億元,同比2016年增長68.24%。從智慧養老產業規模發展來看,當時預測2020年中國智慧養老產業規模估算突破4萬億元。而在突發的疫情之后,智慧養老產業或將掀起新的浪潮,想象空間更為廣闊。
此前在中共中央5月31日召開的會議上提出,探索建設長護險制度框架、積極發展老齡產業、推動各行業適老化轉型;民政部關于養老方面第二季度制度安排突出加強對養老服務的監管以及防范養老領域非法集資;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支持普惠性養老服務的發展。
可以看出,深化、普及養老服務是中國養老產業當前發展的要點,重點把握居家上門、家庭建床以及公建民營養老項目的推進,同時探索互聯網+養老的智慧養老模式,從而完善養老產業閉環、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拓寬養老產業的利潤。
智能養老設備和智慧養老平臺是智慧養老的核心創新。郭延洲判斷,推動行業發展的是市場、政策、需求、資本的綜合作用,是產業鏈上下游多元主體的競合共贏,更是行業生態的建立與循環。
-
上一篇:智慧養老使居家養老更有質感下一篇:智慧養老,AI安防行業的新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