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山養老服務藍圖提升基層治理數智效能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0/25 0:00:00
十年來,寶山區努力打造具有寶山特色的養老服務發展格局,在制度框架、質量水平、風險防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步,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農村養老、醫養康養等方面也取得不錯的成績,實現由養老向享老的跨越。
注重頂層設計
強化養老服務保障機制
區民政局研究制定《寶山區養老服務發展十四五規劃》《寶山區深化養老服務實施方案(2019-2022年)》《寶山區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民心工程實施方案(2020-2022年)》,明確發展方向,細化推進措施,進一步拓展服務空間、提升服務能級,以更優的供給滿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針對純老、獨居、高齡老人家庭需求,制定加裝銀齡居家寶、贈飲牛奶、關愛百歲老人等政策,最大程度發揮資金合力,提高養老保障能力。
著眼服務供給
持續推進養老設施建設
加快機構養老床位建設,以養老設施布局專項規劃為引領,促進寶山區養老機構健康有序發展。區民政局堅持區、街鎮、村居聯動,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截至目前,全區共建有養老機構70家(其中60家在運營),床位13638張,占老年人口的3.5%。今年年底前還將新建3家養老機構,新增760張養老床位。寶山區養老床位多層次、多樣化的供給格局逐漸形成。
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也正逐步完善。區民政局積極推進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設,織密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網絡。目前已建成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25家、社區長者照護之家18家、老年助餐服務場所142個(其中社區長者食堂15個)、老年人日間照護機構71家、標準化老年活動室560個。老年人就近能享受到助行、助餐、助醫、助娛、助浴、日間休息、精神慰藉等助老服務。
聚焦賦能升級
增強養老服務能力
依托日間托養、助餐服務、醫養結合、養老顧問等基本服務功能,嵌入健康管理、精神慰藉、文娛活動等多元化服務項目,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安享幸福晚年。
區民政局深化老年助餐服務體系建設,形成中央廚房+專業配送社區食堂+委托運營社會餐飲+老年餐桌等多種模式,供客能力達到65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的5%。如廟行鎮將原先的老食堂改造成AI智能無接觸的社區老年食堂,采用AI人臉識別系統收銀結算,老人只需把盛好食物的餐盤放在掃描設備下,系統便可直接報出應付金額,然后通過面部識別或將就餐卡放在指定位置,即可實現一秒結算。此外,食堂還提供針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特殊人群的套餐定制服務。
除了做好養老服務,區民政局還不斷深化完善黨建引領智能化治理系統社區通,充分發揮90萬余實名注冊居村民的渠道優勢,引導廣大寶山市民關心社區事務、參與社區治理,全面提升社區治理能效。
搭建全天候凝聚服務群眾平臺
打造移動互聯工作載體,開設人民信箱我愛寶山社區公告黨建園地左鄰右舍議事廳物業之窗疫情防控等版塊及我為群眾辦實事專欄,農村地區還增設了村務公開版塊。社區通上,居村黨組織在線引領,各部門后臺支撐,讓群眾隨時隨地看得見、找得到、叫得應。依托社區通,各居村社區已累計發布社區公告80萬余篇,與居村民互動交流2.2億余次。
完善全流程群眾問題處置閉環
進一步優化自動收集、分層處置、全程記錄、結果反饋問題跟蹤系統,群眾問題第一時間納入居村小閉環處置流程,力求在居村一線快速解決。超出居村自治共治范疇的問題,依托社區通與區城運平臺的智能對接,賦予居村書記一鍵派單,將群眾反映問題一鍵提交至區城運平臺,按照標準流程派單至職能部門或街鎮(園區)進行處置,處置情況均反饋給群眾,并接受群眾的滿意度評價。累計及時回應解決群眾問題28余萬個,其中90%在居村得到有效解決。
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鮮活實踐
推動人大代表進平臺,對群眾關注度較高、與本區域中心工作緊密結合的熱點難點問題,人大代表在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形成代表建議,為寶山發展建言獻策。
此外,持續完善社區議事協商操作鏈,確保群眾建議全方位充分表達,居村民全過程參與協商,社區議事全流程接受監督。35萬余居村民在社區通上主動發起、參與社區議事協商,產生社區改造、邊門開放、電梯加裝等議題4.5萬余個,形成項目和公約1.2萬余個,成為基于互聯網載體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大規模創新實踐。
未來,區民政局將圍繞城鎮、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兩張圖和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的一幅畫,進一步推進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圍繞建設幸福之城目標,繼續深化社區通應用,探索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新模式,提升基層干部線上線下服務群眾工作能力,讓社區通更好賦能居村一線
-
上一篇:智慧養老模式和智慧養老系統下一篇:10秒應答這套養老數字系統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