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秒應答這套養老數字系統不簡單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0/25 0:00:00
動動手指頭,養老護理到床頭。近日,永康市江南街道勤豐村的68歲獨居老人舒松元告訴記者,幾天前他肚痛腹瀉,趕緊拉一下床頭的緊急警報器,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立即來電,20分鐘內醫生登門,診斷為中暑,服藥后好轉。他掰著手指算了筆賬,管家每月僅210元,方便省時又便宜。
獨居老人舒松元一提起床頭的緊急警報器就贊不絕口。
床頭直通管家,智慧康養到家,不會用智能手機的老人,也能享受全天候貼身照料。這是金華永康市針對農村低保、低邊、失能失智和高齡空巢、獨居老人推出的居家康養照護床位應用場景:全部事項10秒應答,緊急情況1分鐘內派單,護理員30分鐘內全城可達,重要需求12小時辦結,所有服務24小時內完成。
指揮大屏上服務與需求一目了然
有求必應的農村老人居家照護體系,始于永康2021年10月以來開展的一張床數字革命。8月12日下午3時,在東城街道十里牌村,九旬的項金根向記者展示適老化改造的新床:涼席下是智能床帶,床頭有可視呼叫器、煙感器、燃氣報警器等。這些終端觸角與永康市民政局駕駛艙大腦相連,自動觀測推送老人身體狀態和居家環境實況。項金根說:呼叫‘管家’,幫我收拾一下房間。10分鐘后,護工阿姨就從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趕來收拾了居室,還為他按摩肩頸。與此同時,鄰居家通過一張床預約康復師,給68歲徐菊春針灸理療,她的兒媳董麗余坦言:婆婆中風后,我們經濟壓力很大,也不懂護理,現在輕松了。
九旬老人項金根通過床頭的管家請來護工做肩頸推拿按摩。
改造一張床,獲益一群人。該場景在永康8個鄉鎮街道130戶農村家庭試運行10個月,累計上門服務2600余次,處置預警事件103起,防范化解火災、意外跌倒等險情23次。永康設置居家康養醫養護理機構養老和安寧療護的四床轉換功能,提供生活照料、健康護理、上門診療、轉移救治等服務,把老人從家轉到醫院最多90分鐘。該市還拓展康養服務范疇,建立監護人、養老護理員、簽約醫師、網格員、志愿者五方聯動體系,今年調解矛盾23件,提供法律援助36次。隨著農村空巢化加速、失能失智老人遞增,生活環境不適老、醫養機構不融合、照護體系不完善,都阻礙了農村養老事業的健康發展。永康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周秋旭表示,入住養老機構,目前農村老年人觀念尚不能完全接受、且家庭經濟上也存在一定的壓力,以一張床為切口破解這一基層治理難題,旨在探索通過數字紅利實現城鄉老人養老待遇一體化的積極嘗試。
家人通過床頭的管家為中風的徐菊春預約了上門針灸理療服務。
為了推動照護體系的城鄉無差別共享、助力現代社區鋪好養老壓艙石,永康縱向貫通省浙里養浙里救系統31萬條數據,橫向聯通公安、社保、醫保、衛健、殘聯、住建、市場監管等7部門及養老服務機構共186萬條數據,為8.56萬余名農村老人精準畫像。用戶可通過浙里辦申請在線建床,經多方聯審,各類養老資源直送床頭。目前,一張床訪問量達56萬人次,群眾滿意度98%以上。未來,該場景將逐步市場化,計劃到2023年建成適老化床位400張以上,實現全市覆蓋。
借助數字化改革手段,永康率先在農村養老微觀層面破題,探索最小單元里一老一小問題的養老最優系統性解決方案,值得充分肯定。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要按照一地創新、全省共享的原則,努力讓永康一張床的數字紅利惠及更大范疇,讓老人得實惠、兒女很放心、企業有錢賺、治理見高效。
-
下一篇:養老機構信息化系統的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