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用心做好養老服務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2 0:00:00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50%,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中國老年群體及其家庭的養老需求進一步凸顯,相比完全依賴于子女照顧,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考慮、選擇到養老機構安度晚年。
然而,很多長者卻在養老機構和項目的選擇上犯了難:擔心突發疾病不能得到及時救治、護理人員是否靠譜,擔心養老機構位置偏僻、周邊環境不好、與子女不容易見面等,諸多困惑和憂慮讓老年人躊躇不前。
針對養老行業的核心痛點和老年群體的迫切需求,深耕康養領域的大家保險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家保險自成立以來,始終將養老作為集團的核心戰略,推出專業養老品牌廈門,從中國老年人群的養老需求出發,提供多種差異化養老方案,現已在國內完成了城心醫養旅居療養居家安養3條養老產品線布局:在北京東三環、南二環、西二環以及南昌市核心老城區、天津市泰安道中心地帶打造了5個高品質持續照護養老社區;在杭州、北戴河、三亞、黃山落地4個旅居項目;在北京外交部街33號院、新華社皇亭子探索居家照護中心,為超過2000名長者提供了高品質養老服務。
一碗湯的距離 讓愛近在咫尺
代際隔閡以及生活不便帶來的護理問題,是居家養老面臨的問題。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清華大學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發展指數課題組和大家保險集團曾對19個省份的80萬城市居民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最終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1)》顯示,城市居民去機構養老的需求在大幅增加,達到20.6%。
但是傳統養老行業有個9064的說法,也就是說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養老,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4%的老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養老。很多老人對養老院還是有顧慮,老人的子女也擔心把父母送進養老院會招來非議。
北京朝陽城心社區有位郭爺爺今年81歲,老伴兒去世早,退休后曾獨自生活了很長時間。隨著年事增高,孝順的一雙兒女便將郭爺爺相繼接到自己家中養老。兒女們工作較忙,孫輩大學畢業后也相繼有了自己的家庭、事業。郭爺爺白天依然一個人獨處,看書讀報成了他的興趣愛好,時間久了,內心倒有些不自在,性格也愈發變得孤僻,所以又要求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小家。子女給他請了全天候陪伴的保姆,照顧郭爺爺的生活起居。不過由于各種原因,三年間換了五六個保姆。
雖然請了保姆,但花費比較大,省力但不一定省心。郭爺爺將顧慮告訴兒女后,就動了入住養老社區的想法。之后每逢周末,子女均會陪同郭爺爺考察養老院,要不是在遠郊,離兩個兒女家遠,要不就是環境簡陋、氛圍壓抑。直到2019年,遇見位于東三環農展館旁邊、具有四合院格局的廈門·北京朝陽城心社區,一眼相中,隨即入住。
離家太近了,走路回去只需要10分鐘。而且曾在老北京四合院生活過,左鄰右舍是非常有人情味的,和現在的社區一樣。每天接觸天南地北的老伙伴兒,結識新朋友,談談心,打打太極,非常開心。每逢陽光燦爛,郭爺爺總會邀上三四位好友,坐在社區中庭的長壽山前,賞游魚戲水、閑話家常。
受疫情影響,社區按照民政局的相關防疫要求進行封控管理。郭爺爺的兒子幾乎每天晚飯后都會散步過來,和郭爺爺隔著大門柵欄能聊上幾句,孫子也經常開車送來一些應季水果,兩代人的幸福溢于言表。
曾有位學者提出名為一碗湯的距離的家庭親和理論:子女煲好一碗湯送到父母居住處,兩家的距離讓湯的溫度剛剛好,這就是一碗湯的距離,兩代人既擁有自己的空間,又不失親密的距離。這個說法被廈門城心所沿用,進一步升級為讓愛近在咫尺:養老社區開在人群聚集的核心城區,讓物理距離近;養老社區離子女近,讓心靈距離近——踩一腳油門就能去看看社區里的老父母,見面聊會兒,很方便,要是距離養老社區三四十公里,往返差不多一整天,那么這個探視陪伴的養老之愛,就變得費時費力。
品質養老 醫療服務是關鍵
今年8月,廈門榮獲2021中國康養產業品牌影響力TOP10獎項。可以說,這是社會大眾對大家保險緊跟老年群體需求、深耕康養行業、提供高品質養老服務所給予的肯定。廈門結合本土實踐經驗,按模塊化、專業化、人性化打造康養服務體系,推出了醫療、康復、護理、康樂、旅行、安居、膳食、療愈八大服務模塊,同時,根據不同養老產品線形態,匹配到城心醫養社區、旅居療養社區和居家安養照護中心,并根據每位長者的具體情況,形成定制化服務方案,全方位滿足長者全生命周期的康養服務需求。廈門城心社區重點打造了醫療、康復和護理服務,為長者的健康老年生活保駕護航。
在醫療方面,搭建五級醫療(醫生)能力體系,涵蓋健康醫生、全科醫生、專科醫生、三甲醫生、知名專家;自建大家長者醫療服務中心,合作對接社區周邊優質三甲醫療資源,為長者提供涵蓋疾病預防、常見病診療、慢病管理、醫療護理、急病救治、重癥綠通的全場景醫療服務。
今年3月某個凌晨,廈門·北京友誼城心社區7層的護理站接到住戶王叔叔的緊急求救信號,值班人員隨即通知醫療服務中心,1分鐘左右醫生、護士趕到王叔叔房間、7分鐘出第一張心電圖,第一張心電圖顯示叔叔室上性心動過速,且出現了胸痛、黑蒙癥狀,血壓持續下降,情況有惡化的趨勢,由于平日對叔叔病情十分熟悉和了解,醫生立刻采用了針對性急救處置,同時立刻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并通知了家屬。120急救醫生趕到現場,給予相應進一步急救處置,叔叔復測心電圖轉為竇性心律,考慮到叔叔年紀大,而且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便將叔叔送往與社區一街之隔的友誼醫院就醫。當天上午,王叔叔恢復正常,從醫院回到了廈門,家屬非常感謝。
活力養老 康復服務是保障
廈門城心社區提供以延緩機體衰老、改善慢性病為目的的多學科融合的基礎康復服務;在養老社區周邊開設專業康復中心,聚焦長者最需要的心臟、骨科、神經康復,嫁接社區醫療、護理服務能力,實現從疾病急性期、恢復期到維持期的醫+康+護融合服務模式,實現身體可感、效果可見、數據可追蹤的康復效果。
精心打造的專業康復隊伍不僅為入住社區的長者們提供康復服務,還會定期走進北京外交部街照護中心,為小區的長者們講解運動的方法和技巧,提供居家安養的創新服務——活力再現長者專屬康復訓練計劃。
2019年,王爺爺接受了心臟支架介入手術,術后醫生建議他進行心臟康復治療。經朋友推薦,王爺爺來到了大家心臟康復中心。康復團隊根據他的身體情況,制定了專屬治療方案。按照醫生的方案,在康復師的帶領下進行各種有氧無氧專業康復訓練。活到老學到老的他也經常詢問醫生各種康復知識,積極配合指標檢測、健康飲食、藥物輔助等多方面治療。經過階段性的康復治療,從起初行走困難,到現在已經開啟健步、爬山、乒乓球各種運動模式了。醫生非常專業和溫暖,把心臟病知識講得通俗易懂。康復師更是耐心介紹哪一塊肌肉訓練對心臟更好,走路時小臂甩動到哪個幅度能更好地維持心率等等,都是我以前沒有接觸到的運動技巧,而且又親切又耐心,像我自己的孫子孫女一樣。
溫馨養老 護理服務是根本
在護理方面,深度融合加拿大RC(Retirement Concepts,加拿大規模最大的連鎖養老集團之一)沉淀30余年的成熟護理服務體系,提供包括專屬管家、生活照護、認知癥照護、安寧護理、慢病護理、恢復性護理等專業護理服務,打造國內首個以腦健康為主題的認知癥友好養老社區。通過引入北美HCA(健康照護師)培養體系,與國內知名院校合作打造一支學歷高、綜合素質強的專業照護團隊。
7月15日,廈門朝陽、友誼、阜外三個城心社區同步掛牌,正式成為老年綜合評估專項培訓的示范基地,也是全國首個獲得老年綜合評估專項培訓示范基地殊榮的連鎖養老機構。醫養合作,將為廈門社區入住長者帶來更優質的護理體驗。護理團隊的參訓成員接受了授牌醫院的老年綜合評估專項培訓,并全部滿分通過了考試,培訓的成效很快就被社區長者用上了。
小津奶奶是一名7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在手術后來到社區接受照護,由于一直不敢下床活動,出現了典型的廢用綜合征問題,增加了護理難度。團隊人員利用培訓中獲得的啟發,通過數據分析與跨領域團隊的溝通,快速地從用藥安全、營養膳食、生活照料、風險管理、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等多方面進行專業評估,在最短的時間內制定出小津奶奶的個性化照護計劃與服務。
在護理團隊的精心照護下,小津奶奶有了明顯的好轉,已經可以通過協助下床坐輪椅參加活動了,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社區長者從中受益。
未來,廈門將繼續深耕養老產業,提升護理服務水平和能力,為親情加分,為中國長者提供高品質有溫度的養老解決方案。
-
上一篇:如何選擇高品質的智慧養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