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為父母未來的養老生活做了哪些規劃和準備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2 0:00:00
最近在單位有幾位同事聊天時談到了贍養父母的話題,有的同事為父母買了意外、本地惠民保、防癌險等商業保險;有的同事說自己父母養老金夠用,并且父母都有醫保;有的同事說父母需要自己贍養時根據當時的情況再定。
同事們的想法和目前大部分人贍養父母的理念相符,只是他們忽略了一點,這幾個同事和我皆為獨生子女家庭,未來父母需要長期有人在身旁照護的時候,到時自己恐怕分身乏術。有兩個辦法可以解決一是讓父母入住養老機構,二是居家聘請養老護理員。下面曉松就和大家聊聊我關于贍養父母的想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讓我們共同為父母養老提供更好的方案。
曉松今年46歲,父母74歲身體健康,如果父母到了需要人照顧的那一天,我的意愿選項是類似泰康、恒大養生谷等綜合性的醫養社區,如果到時當地/社區能有高性價比的綜合性醫養機構更好。以我目前的能力愿意為父母支付5000/月,我的目標是未來在此基礎上再努力提高標準。我的理由有四點,我的第一個理由是對標中高檔醫養社區,因為只在網上找到了泰康的收費表就以泰康為例:
我的贍養費+父母的養老金+家庭其它收入勉強夠最低標準。我所在地一家設施、設備、服務較好的養老機構照護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價格為4500元/人/月起。
我的第二個理由是假設父母失能/失智需要有人長期照護的時候,不去養老機構而選擇居家養老,目前一個較為專業的養老護理員居家價格為40/人/小時,連鎖性的專業養老護理機構居家護理視老年人的具體情況5000/人/月起,在家里進行一些康復類的訓練及治療費用單算,同時家里還要配備一些適老設施、設備這些算下來在經濟上并不比去養老機構的價格低。
我的第三個理由是目前市場經濟越來越完善,一分錢一分貨,物美價廉的時代已經逐漸消逝,尤其是服務、醫療、護理等以人、以專業技能為主的行業更是如此。綜合性強的醫養機構擁有更多的專業醫護人員和專業適老化設施、設備。
綜合性強的醫養機構有利于具有一定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進行心理和身體方面的康復,老年人之間能有更多的交流。
我的第四個理由是中國有句老話——回頭是岸,而實際情況是多少人想回頭的時候看到的是一片汪洋大海,我的運氣夠好在自己42歲回頭的時候,父母一直守候在身邊,使我得以喘息從頭再來。所以在我44歲開始關注養老話題的時候,就把贍養父母的支出放在了第一位,兒子的教育支出放在了第二位。
自己的經歷讓我意識到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是40歲之前很少有人會去想贍養父母的問題,這里面一個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世界上90%的父母對兒女所說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用擔心我們,你們過好就行。
也許因為各國語言差異內容有些許不同,但是所表達的理念一樣,這句話在中國的應用率近乎100%。可見兒女及孫輩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數在父母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父母可能不會因為自身健康和收入問題而晚上無法入眠,但會因為兒女的工作及生活出現問題而失眠。
這種觀念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后,年輕的兒女們慢慢習慣了遇事找父母,等到了父母需要養老時,自己也已經人到中年,房貸、車貸、各種家庭支出、教育支出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時間、精力上在贍養父母方面都是力不從心,尤其現在大部分家庭為獨生子女家庭。
曉松認為我們越早關注與養老相關的話題,越早在經濟方面為父母做贍養方面的儲備越好,等到父母需要的時候積少成多,能夠更好的助力父母樂享晚年、安心養老。
-
上一篇:廈門:用心做好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