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以康復為特色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中心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4 0:00:00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日益顯著,基層衛生院面向轄區人口老齡化的特點,積極思辨后主動摸索,將健康養老和失能失智的醫養服務進行有效整合,解決城鄉結合地區空巢老人的醫養難題,同時,充分對醫療資源進行高效利用,保障老年人享有適宜的、綜合的、連續的整合型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
近年來,四川天府新區新興衛生院發揮中醫康復專科特色,探索社區養老、居家養老和醫養結合的模式,打造嵌入式醫養結合中心,構建三級醫養結合圈服務模式。2020年,新興衛生院醫養結合模式受到國家衛健委全國典型案例通報表揚,這家衛生院的醫養結合工作究竟有哪些亮眼之處?
醫養中心內老人活動區
從老大難變成開心果
用專業服務達成雙向奔赴
你們都好孝順哦,都是我的兒女,乖孫兒,有你們陪著可真好哦……在四川天府新區新興衛生院的醫養結合中心里,已經住了有將近一年的楊婆婆(化名)每天都要拉著醫養結合科的護士和工作人員撒會兒嬌,前段時間疫情,每天都封閉式管理,在崗照護老年人的年輕工作人員,壓力重重,但每天被楊婆婆一逗,心情也隨之好了許多。在該院醫養結合科科長彭霞看來,受到這樣的認可,是他們做得更好的最大動力,中心工作人員都稱楊婆婆是個開心果,和她聊天,聽她撒嬌夸贊,就如同面對自家奶奶一般。
實際上,剛入住中心的楊婆婆和現在開心果形象判若兩人。楊婆婆來中心之前,在家中情緒極度焦躁,踱來踱去,隨時有跌倒的風險,楊婆婆還也不愛吃東西,眼看著身子日益消瘦,子女們想要尋求專業照護,經過專業評估,楊婆婆的失智程度達到重度二級,子女們將其送入醫養結合中心。
入住中心后,我們通過評估和日常的密切觀察,我們發現楊婆婆不喜歡吃需要咀嚼的,塊狀或帶渣的硬質食物,為了保障她的營養攝入,我們運用營養學理論搭配,選用了南瓜、雞蛋。紅薯等食材,個性化定制了楊婆婆的專屬營養糊。據彭霞回憶,楊婆婆很快就接受了她給的營養餐,白天,還有護士和康復師陪著楊婆婆和中心的老人一同開展認知訓練活動,楊婆婆,我們把豆子不小心弄混了,可以幫我們挑出來嗎?雖然楊婆婆不知道為什么總會有那么多豆子混在一起,但出于被需要的心理認同,楊婆婆很樂意幫助護士們把豆子重新分好,除了這樣的益智活動,中心還組織老人們拼圖、疊杯子、跳舞等,楊婆婆跟著活動,注意力轉移讓踱來踱去的問題得到了顯著改善,而后還能安安靜靜地休息,作息也逐漸規律了起來,這樣的改變讓子女們很是驚喜,并向中心工作人員送出錦旗道謝。
像楊婆婆這樣,讓子女感到欣慰和感謝的例子還有很多。家住轄區內的王大爺(化名)60多歲,是中心護工的上門服務對象。漸凍癥癱瘓有幾年了,我照顧起來也惱火,抱也抱不動。王大爺的老伴兒感到力不從心,中心有一名專業的男性護工,定期為王大爺上門解決洗澡難題。像王大爺這種臥床居家養老的老人,中心已經簽約了55名。
彭霞對老人進行認知訓練
科學建立服務體系
醫養結合工作探出新興的路子
新興衛生院在醫養結試點工作中,不斷探索創新,在國家養老服務基礎上,根據老人醫養需求,結合新區大部制優勢,重點創新服務內容并逐步形成行業標準。制定出:《醫養結合機構分 級照護標準》、《醫養結合機構分級照護收費標準》、《照護人員績效考核標準》、《社會支持類養老服務(居家服務)項目及 收費標準》。同時,充分考慮了不同老年人實際需求,以衛生院為核心,醫聯體機構為支撐,其他養老服務資源為依托,構建三級醫養結合圈服務模式。一是依托新興敬老院、醫養結合中心, 為集中養老人群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養老服務,構建以專業機構為主體,覆蓋集中養老人群的機構醫養一級圈。二是托管日間照料中心,為社區養老人群日常生活提供專業養老服務,構建以社區陣地為主體,服務周邊居民的社區醫養二級圈。三是搭建5G智能醫養結合服務平臺,依托信息化手段,為居家老人提 供醫療護理、生活照料、文娛活動、健康管理等服務,構建以新興衛生院醫防養護團隊上門入戶服務為主的居家醫養三級圈。
陳磊在為老人做康復
軟硬件做到雙提升
智享養老做出新特色
如何達成三級醫養結合圈專業、健康發展,衛生院對此下足了功夫。
首先,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康復科醫師陳磊,從成都中醫藥大學畢業后,扎根基層,在新興衛生院工作已20年,已有不少慕名而來的患者找陳磊做康復,安婆婆腦梗住院后,做了手術,后期康復回基層時就選擇回到新興,第一次來做康復的時候,要2個人抬著輪椅送進診室,我們結合現代康復治療理念,堅持為她做理療,3個月后,可以自己走動。自工作以來,陳磊見證了不少患者在他面前站起來,也見證康復科發展至今有了10名醫生的規模,隨著業務水平的提高,康復科16張針灸床,每天能翻臺三四輪。為了更好地給群眾提供康復治療服務,我們還有意識地與三甲醫院康復科開展學習和合作,并招錄3名專業的康復治療師,把康復的各個項目做精、做細,力求把效果也做得更好。康復科主任羅玉瓊表示。
醫有了衛生院做保障,做好養又要靠更專業的人來琢磨。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彭霞主動報名參加臺灣省宏光科技大學的學習班,并考取營養師、社工師等職業資格證書,進行系統學習后,快速組建起由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健康管理師、營養師、養老護理員、心理咨詢師、康復理療師、社工師、藥師、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等專業的醫防養護團隊。為打造適合天府新區公園城市特 色的醫養結合新模式打下基礎。
在硬件方面,衛生院利用十三五硬件提升工程項目,推進新興醫養結合中心建設,并借助民政部資金支持,將醫養結合中心的環境,按照高端康養機構進行整體設計和打造,細致到過道間距把控,設施的適老化設計,光線明暗的調試和窗戶的通透性,在裝修的時候都考慮了進去。據彭霞介紹,中心為老人配備的床是5G+智慧養老床位,可以實現床旁遠程會診、與家屬通話視頻,有可以檢測生命體征的智慧床墊以及可開啟離床5分鐘發出警報功能。基于此,2021年新興衛生院成功申報了成都市重大科技項目基于5G+人工智能的智慧養老動態評估系統及分級照護服務平臺示范應用。
下一步,衛生院還將通過上線5G+社區一體化醫養服務平臺、為失能人群和慢病人群開展個性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免費發放智慧化穿戴設備,并通過實時采集該類人群的心率、血氧、血壓等生命體征,對老人的行動軌跡進行精準定位,預防老人走失。老人還可以通過該設備設置3個SOS緊急求救電話,在急需緊急求助時,立即進行微對講、求救電話等,家庭醫生團隊將為老人提供及時、快捷的健康服務,將醫養服務延伸出更多貼合養老的服務內涵。
-
上一篇:濰坊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上線啦下一篇:余勝泉:智慧教育服務生態體系構建